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治疗 >> 足跟痛,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足跟痛很常见,医学上统称为跟痛症。包括足底跖筋膜炎、足底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跗骨窦综合征、平足症等等。久站或久行走的人容易发生,肥胖、产后女性、爱穿高跟鞋的女性易发病。下面简要介绍常见的引起足跟痛的疾病。
足底跖筋膜炎
临床表现: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走长了以后又疼痛。疼痛点位于足底接近足跟处。为跖筋膜长期过度牵拉所致。
影像学检查:有时可以发现骨刺。但骨刺不是引起疼痛的原因,而是跖筋膜损伤钙化的结果,所以治疗的目的不是去除骨刺。
治疗:
1、休息最重要也是根本。
2、疼痛时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钟~15分钟。
3、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
4、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5、理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使可行封闭治疗。
6、保守治疗半年无效的可以做跖筋膜松解术。
足底脂肪垫炎
临床表现:休息后足跟着地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疼痛部位为后跟部。与走路多、负重、及穿硬底鞋有关。
治疗:
1、穿宽松、软底鞋,最好是运动鞋。
2、尽量避免踩在潮湿、寒冷的地方,保持足底的温暖,干燥。
跟腱炎
临床表现:足跟部后上方疼痛。通常为跟腱急慢性劳损所致,可出现跟腱肿大,可导致跟腱断裂(著名运动员刘翔年北京奥运会就发生跟腱断裂)。
治疗:
1、运动:注意休息,避免负重,适量运动。运动前要热身和放松活动。
2、使用支撑垫:支撑垫可以抬高脚踝,以减少对跟腱的拉伸。必要时使用支具。
3、药物治疗:选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外敷。禁用封闭治疗!(我院接诊过多例到小诊所多次打封闭导致跟腱断裂的患者)
4、理疗
5.手术治疗:如治疗没有效果,需要做手术来切除跟腱周围的炎症组织。跟腱断裂者,也需手术治疗。
跟骨滑囊炎(包括跟骨后滑囊、跟腱后滑囊、跟下滑囊)
临床表现:足跟后上方红肿热痛红斑或肿块。主因摩擦或压迫引起。
治疗:关键在于养,外用药物止痛,避免穿高跟鞋和硬鞋,适当运动,必要时关节镜微创手术!
Haglund病和跟腱末端病
Haglund畸形:异常的跟骨后上突与跟腱下滑囊和跟腱组织机械性撞击引起的后足疼痛。
末端病:常因剧烈运动反复牵拉韧带止点引起。侧位X线可见跟腱附着部可见骨质增生。
Haglund畸形X线表现
Haglund畸形核磁表现
跟腱末端病压痛区
临床表现:足跟部的疼痛,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跟腱止点处深压痛,足背屈时出现疼痛。跟骨后上结节增生肥大。
治疗:
1、穿舒适的鞋袜注意休息,理疗和按摩,外用敷药和使用非甾类药物抗炎镇痛,必要时可以进行封闭治疗。
2、对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术后患者佩戴3-4周支具,按照康复计划训练10周左右就可以恢复。
跟骨高压症
跟骨高压症疼痛区标示图
诊断标准:
跟骨以晨间下地负重时最明显,并有明显的静息痛或静息时跟骨酸胀感;
跟骨压痛广泛,无固定压痛点;
发病早期患肢抬高休息可使跟痛减轻或消失;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治疗:
1、早期抬高下肢休息,1~2周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2、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宜行手术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跟骨内压力。钻孔减压术为常用方法!
跗骨窦综合征
附骨窦区
临床表现:70%以上是由踝关节损伤引起,临床主要症状是足外侧部持续疼痛,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足旋后或内收时加重,行走时局部疼痛,有恐惧感。
治疗:
在局部封闭治疗,如果局部封闭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
平足症
临床表现:足内侧纵弓平坦,负重力线不正常,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
足弓展示图
扁平足实体图
足部外翻
足印显示扁平足的严重程度
治疗:以矫形鞋、足弓垫为主,必要时行跟骨截骨!
足部疼痛锻炼方法图解
伸展足底筋膜
牵拉足弓
本文内容参考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