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你藏在鞋里的秘密!

还记得08年刘翔泪洒鸟巢的一幕么?

那应该是「跟腱炎」,给国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然而,并不只是职业运动员才会有跟腱炎。实际上,喜欢体育运动的普通人,甚至不做运动的人也经常会受到“跟腱炎”病痛的折磨。相关数据显示: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跟腱病终生发病率高达24%。而在你、我这样平时休闲跑步的普通老百姓里,跟腱炎占到了全部跑步损伤的6%-17%。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跑步”如今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跟腱炎”患者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所以在网上和工作中,经常会有很多人询问诸如:“脚后跟疼到底是什么病?”、“得了跟腱炎还能不能跑步?”、“跟腱炎该如何治疗、保养和预防?”等等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跟腱炎」这个话题。

什么是跟腱炎

跟腱炎是指发生于跟腱部位的无菌性炎症,主要是因为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劳损而使跟腱组织出现肿胀发炎,引起疼痛。跟腱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对于从事跑、跳等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来说,更是一种频发的可怕疾病。一般来说,它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导致的,如果能够及时的处理和治疗跟腱炎,是可以很快的恢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持续性的疼痛,严重者会导致跟腱的断裂,后果会不堪设想。

跟腱炎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小腿后方、脚后跟上方疼痛。较轻者会在早晨感觉到小腿后方僵硬酸痛,严重者局部还会表现出肿胀甚至发红。脚踩地、垫脚尖、跑步、跳跃等活动会诱发疼痛,或让疼痛感加重,休息能明显缓解。

是!!!!

跟腱炎这个诊断名称,如同肩周炎一样,应该尘封于历史之中。因为它们代表着曾经医学对跟腱周围疼痛性疾病认识并不充分,而把引起跟腱周围疼痛的问题统称为“跟腱炎”。严格来说,绝大部分人说的跟腱炎,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跟腱炎,而是跟腱的腱病。这其中涉及到一个专业的概念问题。“肌腱炎”这个叫法,最早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学者首次提出的,英文是tendinitis。医学专业的词汇里,-itis这个词尾是“炎症”的意思。后来,很多医学研究人员把“肌腱炎”手术患者的肌腱组织取下来一点放在显微镜下看,发现怎么也找不到炎症细胞。经过反复的研究和验证,在年,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研究专家共同建议,把tendinitis,改为tendinopathy,翻译为:肌腱病。

其实我国的运动医学开山鼻祖,北医三院的曲绵域老前辈也早在七十年代就提出观点,认为包括大部分网球肘、跟腱炎、髌腱炎、肩袖肌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在内的肌腱止点处的病变,不应该叫肌腱炎,他管它们叫做“肌腱末端病”。

大家可别小看这一改动。要知道,如果认为是“肌腱炎”,那么给予消炎药应该是效果很好的,无论是口服的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扶他林、布洛芬等,还是局部外涂的扶他林软膏啊什么的,甚至是局部封闭治疗,也就是往病变发炎的肌腱周围打一些激素类药物,达到快速消炎作用,应该是效果又快又好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反应,自己尝试了各种消炎的方法,疼痛并没有被消除,即使是打了封闭,几个礼拜后又犯了。当然,也并不是说跟腱止点周围的疼痛都是肌腱病,也有一些是炎症引起,比如跟腱周围炎,跟腱滑囊炎等等,这需要专业的运动医学科医生或者足踝外科医生来鉴别。

那么,现在问题似乎清楚了,多数情况下,其实你的跟腱那里根本就没有炎症细胞,而是跟腱自身由于慢性的、反复的、过度过量的活动、劳累,发生了退变和损伤,也就是上面我们说到的肌腱病。

从症状上看,跟腱的肌腱病表现为跟腱和骨头连接处上方2-6cm左右位置的疼痛、按压痛,有时患者说是“烧灼样”疼痛。一般在运动中或者运动后加重,严重的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而跟腱周围炎症性疾病往往有“启动疼”的特点,比如睡会觉或者开会车,刚开始落地走路时候脚后跟后方(如果是足跟底下疼痛那不是跟腱的问题,是足底筋膜炎或者跟骨脂肪垫问题)就疼的厉害,走走才能减轻,走多了又不行了。而且,久治不愈,反反复复。

如果把病变的肌腱放在显微镜下看,会发现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发生微小的断裂或钙化,这和肌腱周围炎及肌腱周围滑囊炎是明显不同的。

据统计,超过50%的运动员被肌腱病困扰,而这其中13%的人因此结束了职业运动生涯。即使不是运动员,普通人群中肌腱病的发病率也是非常之高,尤其是体育爱好者、家庭主妇、新任妈妈奶奶姥姥、体力劳动者、肥胖人群等。

什么原因导致的跟腱炎呢?

1、在奔跑时,脚部腓肠肌收缩使足跟抬高,前半足触地。跟腱由于受到反复暴力冲击,特别是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极限,长期下来引起炎症反应,就会导致跟腱炎。

2、鞋跟太软,足跟在鞋内不稳定,足跟过度移动,会导致跟腱止点的不稳定及负担过重;鞋底过于坚硬,脚趾和脚掌之间的第一跖趾关节不能弯曲;鞋太大,蹬跳时会弯曲脚趾用力抠住鞋底。这些都可能使跟腱承受的牵拉力增加。

3、有时运动员训练时动作不正确,如上网击球时,足尖过度内旋或外旋,蹬跳落地时踝关节着地不稳,也会很容易就患上跟腱炎。另外,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训练,很多军人警察都会感觉脚疼,此时也是跟腱炎惹的祸。

4、身体没活动开或还没有调整好,如果身体状况不适(比如腓肠肌的柔韧性和强度不够)、没有活动开或者还没调整好就开始运动,尤其是诸如篮球、网球等需要频繁地停止、启动以及跳跃的运动,很容易发生跟腱炎。

5、锻炼太多、太频繁,如果刚开始一项新的锻炼计划,在锻炼前后一定要进行伸展运动;开始活动的时候要缓慢进行,逐渐增加运动量,而不要太追求进度。如果进行跑步锻炼,过多的上坡跑比较容易导致跟腱炎。

6、其他

除了以上一些常规因素外,专业的医学研究也发现了“跟腱炎”的其他危险因素。比如:寒冷天气训练就与跟腱炎的高发病率相关。再比如:先天性的足踝力线不良、扁平足、跑步姿势不正确)、双腿不一样长等,也和跟腱炎发作相关。更甚者,年龄、男性、肥胖以及高血压都可能是发生跟腱疾患的危险因素。

说了这么多

这腱病怎么治疗才能好呢?

如果是跟腱周围炎或者滑囊炎,可以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如果是跟腱的肌腱病,那治疗办法主要就是休养。治疗方法众多,但没有哪一样是确切有效的。相对靠谱的治疗措施有:(不仅针对跟腱)

A:止痛膏剂

这里要注意,止痛的药膏有很多种,包括:膏药,水剂、软膏、乳胶剂、凝胶剂等,其中凝胶剂剂型透皮吸收效果是最好的。

B:激光磁治疗

这是区别于冲击波全部破坏的新型理疗机器,可以快速的止痛消炎,并帮助代谢掉。

C:运动康复(是跟腱疾病治疗的核心环节,后面会详细说个人推荐的方案和动作)

简单说下,让肌肉收缩,比如抬脚后跟,对于小腿肌肉来说叫向心收缩,而从抬脚跟到把脚跟重新踩回地面的过程中,小腿肌肉是被拉长的,叫离心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伸。离心收缩训练常用于肌肉、肌腱的运动康复对于跟腱来说,离心训练的方法是,你找一个台阶,前脚掌站在台阶上,手扶好扶手,脚后跟慢慢往下沉,到最大拉伸程度,再重复动作。

或者坐在床上,拿一条毛巾拉住前脚掌,跟腱也会受到被动拉伸。

再或者!这个姿势也不错!坐式思考者姿势

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需要坚持6-12个月)的离心训练,很多跟腱痛的患者有明显好转。

D:冷敷和热敷

交替进行,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改善症状的手段。

1、精确的治疗控制

2、预置多个治疗处方

3、用户可自定义冷热循环

4、按摩功能可供选择

E: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一方面可以固定损伤的跟腱组织,使之免受牵拉伤害,促进组织自然康复机能。另一方面通过牵拉皮肤可以增加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从而起到消肿、缓解炎症和镇痛的作用。

F:手术治疗

包括肌腱的减压术、清理术、延长术、止点重建术等等。很多手术可以在微创的肌腱镜下做,创伤也不大。但是我相信广大患者愿意去手术治疗的不多,宁肯忍着。这里主要是针对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如果您正规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也进行了科学的拉伸练习,仍然无法缓解症状甚至更重,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建议看运动医学科或者足踝外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z/12894.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