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是困扰偏瘫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阻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拦路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预防偏瘫肩痛,以及偏瘫肩痛的治疗策略。
(一)良肢位摆放
1、床上体位摆放
仰卧位:患侧臀部和肩胛部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伸展,下肢屈膝,头稍转向患侧。
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身前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自然伸展,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背后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伸展,下肢微屈,健侧上肢自然位,下肢呈迈步位。
2、坐位摆放:膝前平板、肘支撑板。
3、吊带和粘贴带的使用:软瘫时用,痉挛时不用,转移站立时用。
4、注意躯干的姿势调整。
(二)分期治疗
软瘫期: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为首要任务。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早期肩关节无痛范围内的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练习可以减少肩胛带周围肌肉的挛缩和粘连,并有效的预防肩峰撞击综合征,减少肩痛。一般每日1-2次,每次10-15次。
注意事项1、上肢被动运动时,尤其应注意肱骨头的位置,肱骨头不在关节窝内,极易导致关节囊受损引起肩痛。
2、体位:患者仰卧位,躯干伸展,双侧下肢屈曲,做肩胛、骨盆反向运动,降低躯干肌痉挛,促使患侧痉挛充分抑制。
痉挛期:肩关节肌肉的牵伸和关节的松动训练。
注意事项
肩胛下肌和胸大肌痉挛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内旋位,导致肱骨头向前脱位,使得肩关节在活动时出现疼痛。在治疗时要进行胸大肌牵伸,将肱骨头归位后,才不致于在活动肩关节时出现疼痛。屈肌痉挛模式使肩胛骨下沉,上肢内旋加重肩痛,恶性循环。
(三)肩胛骨控制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因肩痛或本体觉缺失会存在肩部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冶疗师可配合患者做肩胛骨控制运动训练。步骤如下
①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以左手托住患侧肩胛骨,辅助患者做肩胛骨外展运动。
②牵伸按摩肩胛下肌和胸大肌后,对斜方肌下部、冈下肌、小圆肌等进行点按和挤压刺激,诱发肩外旋动作。
③坐位,患侧上肢支撑负重下做肩胛骨各方向运动,配合上肢进行控制性训练。手法治疗和训练目的是通过牵张反射或感觉输入等诱发肩胛骨运动,在不诱发或加重痉挛的前提下,结合PNF原理,使用引导抗阻,挤压,节律性保持放松等技术进行肩胛带肌训练,最后形成良好的肩胛骨控制能力。结合肩胛下肌、大圆肌直接持续牵伸,纠正失常的盂肱关节运动平面,减轻肩锁关节压力,改善肩痛,增加上肢运动能力。
在任何活动之前,一定要充分运动肩胛骨,前伸和向上旋转,任何活动体位都要以无痛方式进行。一定不要引发疼痛或加重疼痛。
(四)物理治疗因子治疗
1、功能性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FES)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NES)的范畴,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偏瘫肩痛中FES可预防肌肉萎缩,改善松弛的肩部肌张力促进肩功能恢复,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避免和减轻肩痛。
◆研究显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和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和肩痛的作用明显,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2、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
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特点是频率较高,脉冲短,强度适宜,可选择性地激发感觉传入神经纤维而不触动运动的传出神经纤维。
研究发现,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其他疗法无效的慢性偏瘫肩痛伴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
3、皮质类固醇注射
针对肩袖肌腱末端病和撕裂、肌腱炎、滑囊炎等,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来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但必须注意皮质类固醇的注射效果会逐渐消失,且可能会抑制肌腱局部毛细血管和胶原组织的生成,使肌腱弹性降低,容易断裂。如优先考虑功能的恢复,谨慎使用。
(五)针灸疗法
◆针灸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宣气疏经、散结止痛。◆现代医学认识为利用针刺调节神经体液,促成阿片类物质释放,从而止痛。◆特定的针刺手法可以舒张局部血管,通过腺苷释放产生抗炎效果,提高组织痛阙。◆对于痉挛产生的肩痛,强烈的针感肌肉可以出现反射性松弛,肌肉痉挛得到缓解。◆对于肌张力不足导致的半脱位或肩胛骨控制不良,电针可以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提高肌张力,改善不良位移。
(六)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选择一些非甾体类和甾体类抗炎药。
李兴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的发病原因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by/1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