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手足部疔疮为病名,以疔疮的发病部位命名,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疔疮的具体部位和形态,又可命名为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掌中间隙感染或鱼际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治疗方面采用内外结合的治法,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易损筋伤骨,影响肢体功能,应予以重视。

临床表现:

手足部疔疮发病部位多有受伤史。

初起,局部无头者较多,有头者较少;或痒或麻,继则焮热疼痛;有的红肿明显,有的红肿并不明显。

成脓,肿势逐渐扩大,红热明显,疼痛剧烈而呈搏动性,患在手部可引起肘部或腋部淋巴结肿痛,患在足部可在腘部、胯腹部出现淋巴结肿痛。如患部中软而应指者,为内已成脓。伴恶寒发热、头痛、纳呆等。

溃后,一般脓出黄稠,逐渐肿痛消退,趋向痊愈。

(1)蛇眼疔:初起时多局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处,有轻微的红肿疼痛,2~3d成脓;若不及时治疗,红肿可蔓延到对侧而形成指(趾)甲周围炎;若脓毒浸淫指甲下,可形成指甲下脓肿,指甲背面显黄白色或灰白色的脓液积聚阴影,甲床溃空或有胬肉突出,甚而指甲脱落。

(2)蛇头疔:初起指端感觉麻痒而痛,继而刺痛,灼热肿胀;中期红肿显著,肿胀呈蛇头状,疼痛剧烈,患肢下垂时疼痛更甚,局部触痛明显,约10d成脓,此时多阵阵啄痛不休,常因剧痛影响食欲和睡眠;后期一般脓出黄稠色明净,逐渐肿退痛止,趋向痊愈。若不及时切开,溃后脓水臭秽,肿痛不消,屈而难伸,或胬肉突出者,多是损骨的征象。

(3)蛇肚疔:发于指腹部,整个患指红肿疼痛,呈圆柱状,关节轻度屈曲,不能伸展,任何伸指动作均会引起剧烈疼痛,并逐渐加重,7~10d成脓,溃后脓出症状逐渐减轻;如损筋脉,则愈合缓慢,常影响手指的活动功能。

(4)托盘疔: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掌心凹陷或稍凸出,手背肿势通常更为明显,甚则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约14d成脓,因手掌皮肤坚韧,虽内已化脓,难于自溃,易损伤筋骨或并发走黄。若溃后脓出,则肿退痛减。

(5)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3~5d有搏动性疼痛。修去老皮后,可见到白色脓头。重者肿势蔓延到足背,痛连小腿,不能行走等。溃后流出黄稠脓液,肿消痛止。

手足部疔疮,辨别是否有脓,除依据一般化脓日期及利用触诊外,可采用透光法;辨别有无死骨,可用药线或探针检查疮孔,如触及粗糙的骨质,为损骨之象;辨别有无伤筋,可观察手指屈伸功能。

一、火毒凝结证

证候:局部红肿热痛,麻痒相兼;伴畏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热胜肉腐证

证候:红肿明显,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肿痛消退;若溃脓泄不畅,则肿痛不退,胬肉外突,甚者损筋蚀骨;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透脓托毒。

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三、湿热下注证

证候:足底部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头痛,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代表方: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z/14587.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