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要
在活体体表上用肉眼可以观察或用手可以触摸到的骨性突起和凹陷,肌的轮廓以及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应用这些体表标志,可以帮助确定血管和神经的走行,以及器官的位置,对临床检查、治疗和针灸腧穴的定位具有与实用意义。现按身体分部阐述如下:
一、躯干部
(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1躯干背面的体表标志
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和上、下角。肩胛冈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上角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人为一骨性突起,皮下脂肪较多者则为一皮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2躯干前面的体表标志
锁骨:全长均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喙突:在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向后深按即能触及。
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
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
胸大肌:为胸前壁上部的肌性隆起。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3-4条横沟分成多个肌腹,肌收缩时在脐以上可见到3条横沟,这些横沟即腱划。该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此线与右侧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
髂前上棘:是髂嵴的前端。
耻骨联合上缘:在两侧腹股沟内侧端之间可摸到的骨性横嵴,其下有外生殖器。
耻骨结节: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骨性隆起。
腹股沟:为腹部与股前部分界的沟。
腹外斜肌:在腹外侧,以肌齿起于下数肋,其轮廓较清楚。
二、头颈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
乳突:为耳郭后方的骨性突起。
颧弓:位于耳前方的骨性弓。
眶上缘、眶下缘:为眶口上、下的骨性边界。
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
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
下颌头:位于耳郭前方,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着。
下颌角:为下颌体下缘的后端。
舌骨:在颈前部正中,甲状软骨的上方。
咬肌:咬紧牙关时,在下颌角前上方的肌性隆起。
颞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对侧时,在颈部可明显看到从后上斜向前下的长条状肌性隆起。
(二)皮肤标志
人中:为上唇外面中线上有一纵行浅沟。
鼻唇沟:为颊和上唇分界的斜行浅沟。
三、上肢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3上肢前面的体表标志
肱骨大结节: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
肱骨小结节:在肩胛骨喙突的稍外方。
三角肌: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
肱骨内、外上髁: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髁突出较明显。
尺骨鹰嘴:在肘后方的骨性隆起。
桡骨头:在肱骨外上髁的下方,伸肘时在肘后容易摸到。
桡骨茎突:位于腕桡侧,为桡骨下端外侧份的骨性隆起。
尺骨茎突:位于腕尺侧,在尺骨头后内下方,前臂旋前时,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高。
豌豆骨:位于腕前尺侧的皮下。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其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下部肌腱可在肘窝处摸到。
腕掌侧的肌腱:捏拳屈腕时,在腕掌侧可见到3条肌腱,位于中间者即掌长肌腱,位于桡侧者为桡侧腕屈肌腱,位于尺侧者为尺侧腕屈肌腱。
腕背侧的肌腱:拇指伸直外展时,在腕背桡侧可看到3条肌腱,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前两条肌腱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条。在拇长伸肌腱的尺侧为指伸肌腱。
图12-4上肢后面的体表标志
(二)皮肤标志
腋前、后襞:上肢下垂时,在肘窝前、后面可见到的皮肤皱襞。
肘窝横纹:屈肘时,出现于肘窝处的横纹。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侧出现2-3条横行的皮肤皱纹,分别称近侧横纹、中间横纹(不恒定)和远侧横纹。
四、下肢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5下肢前面的体表标志
坐骨结节:为坐骨最低点,取坐位时与凳子相接触,在皮下易摸到。
股骨大转子:为股骨颈和股骨体交界处向上外侧的方形隆起,构成髋部最外侧的骨性边界。
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都在膝关节两侧皮下。
髌骨:在膝关节前面皮下。
髌韧带:为髌骨下方的纵行粗索。
胫骨粗隆:为胫骨内、外侧髁前下方的骨性隆起,向下续于胫骨前缘。
胫骨内侧面:位于皮下,向下可延至内踝。
腓骨头:位于胫骨外侧髁的后外方,位置稍高于胫骨粗隆。
外踝:为腓骨下端一窄长的隆起,比内踝低。
内踝:为胫骨下端内侧面的隆凸。
臀大肌:形成臀部圆隆的外形。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的肌性隆起。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构成腘窝的上内界。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着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
腓肠肌内、外侧头:腓肠肌肌腹形成小腿后面的肌性隆起。其内外两个头构成腘窝的下内、下外界。
跟腱:在距小腿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结节。
图12-6下肢后面的体表标志
(二)皮肤标志
臀股沟:又称臀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与大腿后面之间。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动动手指转发你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
医学课程培训中心全国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研修班——邀请您参加学习!
▲多功能液针刀特点:
1.安全性高:液针刀在治疗时可以回抽检测避免了血管、脊髓及内脏损伤。
2.无痛苦:减少操作步骤,一步到位,整个治疗过程病人无痛苦、随治随走。医院及基层开展。
3.速效:一次见效,大部分1-3次治愈,有的一次即可治愈。
4.新突破:可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形状的针具,治疗时得心应手。液针刀治疗顽固性疾病时,在针刀松解之时,既可注射药物,又可注射三氧气体;同时,还可植入药磁线,大大拓宽了适应症,提高治愈率。
▲多功能液针刀适应症:
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风湿类风湿疾病、四肢顽固性麻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肩周炎、各种神经痛(如坐骨神经痛、枕神经卡压性偏头痛)、弹响指、滑囊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老年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足跟痛等多种疾病。针刀松解同时植入药酶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癫痫病、中风后遗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主讲专家:党东旭教授,液针刀疗法创始人。
▲培训对象: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科、软伤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卫生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培训地点及时间:
培训地点: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
培训时间:年7月19日-22日,18日现场报到(学习时间4天)
▲学习费用:
1、全国统一培训费用元(包括培训费、学习资料费、证书、见习等)
2、食宿自理,我院也可以协助学员安排,费用自理。
▲报名方式:
电话咨询/报名:李老师
▲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l/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