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病因 >> 劳动者五一快乐呼吁三类疾病纳入职业病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先祝各位劳动者节日快乐,您们辛苦了!
劳动是很多人赖以谋生的手段,除了梦想,生活才是大多数人劳动的目的。然而,劳动过程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所谓的职业病就是这么来的。
今天,我们趁此机会,来讲讲职业病的那些事。
全球职业病现状
国际劳工组织(ILO)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人死于职业相关疾病和职业事故,其中人死于工作相关疾病,人死于工伤事故;每年有万人死于工伤事故和工作相关疾病,其中死于工作相关疾病的劳动者万人。
据估计,循环系统疾病(占31.0%)、职业肿瘤(占26.0%)和呼吸系统疾病(占17.0%)共占工作相关死亡总数的近四分之三;工作导致的死亡人数总体上有所增加,从年的万人增加至年的万人。
在死于工伤事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劳动者中,因工作相关疾病死亡者占86.3%,致命性职业事故死亡者仅占13.7%;因工作相关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0%~7.0%;因工作相关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7%。
同时,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疾病负担的相对贡献率正在发生变化。在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中测量的18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只有职业接触石棉的比率在—年期间有所下降,而所有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增加了近7.0%;全球约20.0%的腰背痛和25.0%的成年人听力丧失由职业接触导致。
上述数据说明,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传统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大规模流行,全球范围内扭转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导致的健康风险不断增加的趋势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年全国就业人口约7.76亿人,其中,农民工2.88亿人;多数劳动者职业生涯超过其生命周期的二分之一。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工作场所接触各类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依然严重,前几十年粗放发展积累的职业病问题集中显现,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其直接表现为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
据统计,目前约有万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超过2.00亿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年以来,我国年均报告职业病新发病例2.6~3.2万例,其中尘肺病新发病例占8成以上。截至年底,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87.3万例,约占报告职业病病例总数的90.0%。
但是,由于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和用工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实际职业病发病人数远高于报告病例数,每年因职业病死亡人数已超过因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
隐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截止年底,我国现行有效的职业病诊断标准有项,按照年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职业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应。不过,实际劳动中,有时从事的工作并不一定就是对应的职业病危险因素,疏忽预防,从而引发职业病。
危害因素识别不全:例如某建材公司进行采石、碎石、建材运输生产,备有发电设备及发电机房,生产工艺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噪声、运输车辆排出的尾气,发电时使用的汽油、产生的噪声及尾气往往被忽略防护。
危害因素把握不准:例如某大宗气站项目生产氮气,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储存并经销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氦气、氩气、氧气,使用电焊时可能产生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线。但其实,这个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是为噪声,原因是正常生产时噪声声级水平较高,职业病防护设施无法消除其危害。实际上,这类作业人员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率较高,而氮气窒息的发生率较低;电焊的频率不高且在不是在密闭空间,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一般不会超标。
粉尘所致职业病:以粉尘形式存在的有害因素如硫磺、硫酸铵、碳酸钠、尿素等主要危害是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可导致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等,不会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可以采用粉尘防护措施。而职业性尘肺病的粉尘是矽尘、煤尘、石棉尘、炭黑尘、石墨尘、滑石尘、云母尘、水泥尘、铸造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等。
固态化学物质:钒铁合金尘、铅尘、铜尘等虽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以固态形式存在,但主要危害是导致“职业性化学中毒”,不是“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所以被列入化学物质类,而非粉尘类。
未来有哪些病应纳入职业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生了很多新兴职业,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职业危害,继而需要扩展一些新的职业病。
医护人员因工作原因感染传染病: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广大的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挺身而出,因工作原因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患病,有些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有专家建议将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职业病目录,为传染病疫情防控医务人员健康提供保障。
肌肉骨骼疾患: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已越来越多。在欧美等工业化国家,肌肉骨骼疾患已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一项加拿大研究表明,骨科医师下背痛患病率达29.3%。我国目前仅有一项肌肉骨骼疾患—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纳入职业病目录,其余仅作为工作相关疾病进行防控。研究显示,某机场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的颈部和肩部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分别为55.5%和50.7%,因此,有必要加强肌肉骨骼疾患诊断标准的研究,并及时将肌肉骨骼疾患纳入职业病目录。
职业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工作场所的社会心理危害因素已成为发达工业化国家职业健康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我国也有愈加凸显的趋势,其中职业紧张、暴力和骚扰是最主要的问题。脑力劳动如教师、医务人员和互联网企业员工等,制造业流水线员工长期进行单调重复的作业,节奏快、作业姿势单一和作业空间拥挤等因素均可导致员工职业紧张,进一步引发疲劳、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睡眠障碍和抑郁等健康问题。有必要将工作场所的社会心理危害因素纳入职业病危害管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