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常能听到有人发出“嘎嘎”的声响,比如蹲起时膝关节有响音,走路时髋关节发出轻轻的“嘎嘎”声,转脖子颈椎有声音,攥手指听到手指有声音……这些声音人们通常称之为“弹响”。一般来说,仅有弹响、外表不红不肿,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活动障碍者属于生理性弹响,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过于惶恐不安。今天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肩胛骨的弹响。

肩胛骨是怎么发出弹响的?

肩胛弹响的原因很多,可分为肌源性、骨源性和滑膜源性三类。骨源性的原因有肩胛骨内侧角弯度增大、肩胛骨内侧角前方有骨性或纤维软骨性结节、肩胛骨肋面的外生骨疣、肩胛骨骨折后畸形愈合及局部肿瘤等。肌源性的原因有肩胛下肌萎缩、后锯肌外伤后瘢痕形成和类似狭窄性腱鞘炎的肌纤维病变等。凹形的肩胛骨与凸出的胸壁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肩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它不是一个滑膜性的真关节,而是肩胛骨在胸廓上移动的功能性关节。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肩胛骨在胸廓表面平滑的滑行,但是这个滑行依赖的不是关节软骨和滑液而是肌肉和其间的滑囊。当肩胛骨在胸廓表面滑行出现异常时就会发生弹响了。

为什么会滑行异常?

肩胛骨正常滑行遭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1

原因一:滑囊炎

肩胛骨在胸部结构的一次性创伤或者长期重复运动刺激软组织,导致肌肉损伤,引起慢性滑囊炎等无菌性炎症,软组织在不断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并且肩胛肌组织周围的异常软组织结构不断进行磨损,并进一步发炎,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滑囊纤维化和二次结缔组织形成,造成疼痛和弹响。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肢体过度不当使用后。2

原因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

肩胛周围肌肉萎缩、肌肉纤维化、异常的肌肉粘连等造成肌肉力量异常,也会导致肩胛骨弹响。薄弱的前锯肌导致肩胛骨前倾并诱发弹响,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此外,菱形肌和肩胛提肌无力,附着于喙突的胸小肌紧张,也会向前拉肩胛骨,减少肩胛骨和胸壁的空间,破坏肩胛骨在胸壁凸面的正常滑行,引发弹响。日常生活中肩胛骨肌肉力量失衡导致的圆肩驼背,菱形肌、前锯肌、斜方肌中下束无力造成的“翼状肩胛”都有可能造成肩胛骨弹响。3

原因三:骨异常

骨异常造成的肩胛骨弹响并不常见,最常见的原因是肩胸间软骨瘤。此外日常中比较常见的姿势异常,如脊柱侧弯或后凸也会改变肩胸关节位置,导致肩胛骨弹响。

肩胛骨弹响综合征

肩胛骨弹响综合征,也称肩胛胸壁弹响或弹响肩胛。就是指由于滑囊炎、肌肉异常、骨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肩胛弹响,是肩胛胸壁关节疾病之一,按照严重程度可使患者产生轻微的不适或严重疼痛,甚至是功能障碍。肩胛骨弹响患病人群常有工作或运动中肩部过度使用或创伤史,当肩关节主动活动时包括耸肩,能听到和触及肩胛骨下方的捻发音。这些声音可以是持续的肌肉摩擦声、粗大敲击声、单纯折断声、间断沉闷音。弹响声出现时,肩胛部可无痛,仅有不适,也可能剧烈疼痛。最常见的疼痛位置是肩胛骨内侧角,症状范围从不适感到疼痛到功能障碍。

肩胛骨弹响综合征怎么治

肩胛骨弹响综合征首选保守治疗方式,约50%-80%的患者能通过保守治疗缓解。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症状,纠正肌肉功能异常、体位因素及肩胛骨功能障碍。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冰敷、热敷、针刺、红外线烤灯以及推拿按摩等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岐黄轩中医馆认为,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和前锯肌是稳定肩胛骨的4块重要肌肉,其中的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最容易发生损伤,软组织的损伤造成生理结构的改变,长时间的结构改变也会加重软组织的劳损,也是造成肩胛骨弹响的主要原因。

保守疗法首选岐黄轩针刺

岐黄轩中医馆针刺疗法,是将传统针灸疗法和小针刀疗法熔为一体,取二者治疗优势予以整合,刺入人体特定部位,对粘连、钙化、挛缩、僵硬、增生的病变组织进行剥离或松解,使病变软组织的卡压得以解除,从而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对病情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岐黄轩针刺疗法治病本着治病求因的原则,通过三维五向原理找出软组织损伤关键矛盾点,使用针刺方法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环境,恢复软组织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生物力学的平衡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使病变软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疼痛也随之而解。是一种高效、便捷、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岐黄轩中医馆提示:我们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良姿态的矫正,矫正圆肩、驼背、“翼状”肩胛等不良体态,在运动中也要注意训练规范和强度,避免肩关节损伤。

声明:图片文章内容来源医学健康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岐黄轩中医馆--专业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骨刺)等慢性疼痛;调理宫寒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女性疾病;中医药体质调理身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l/1453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