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股骨头大转子是臀部肌肉(包含臀大肌、臀中肌和梨状肌的附着点,而肌腱周围有滑膜,则做为活动时的缓冲区;而臀大肌的外属部分肌腱和阔筋膜张肌在股骨外侧则形成一条纵行带状纤维,医学上称为髂径束。

髂径束紧绷引发

骼径束是全身最厚的筋膜,上端附着于股骨粗隆,下端附着于胫骨外侧踝,在其上还有来自坐骨神经的臀下神经分支,在髋关节过度屈曲伸展或内外旋转活动时,骼径束会不停在股骨大转子上滑动。

所谓的「喀拉响」是指在髋关节过度活动或扭伤后,造成局部组织充血或水肿,增生变厚,而在转动时发出响声;另一种说法则是股骨大转子处于过度牵拉,反复发炎后,骨质增生增厚,和髂径束磨擦后产生弹响髋(图1)。

图1:紧绷的髂径束是弹响髋最常发生的原因。

常见青壮年通常是双侧

弹响髋常见于青壮年,通常为双侧性,在髋部会酸痛涩滞感,活动时,髋部会有弹响声,往往会反复发作,临床上患者常常是因为弹响声来就诊,而非疼痛感。

临床上,髋部疼痛的其他原因有很多,包括了髋关节滑囊炎,以及初期的髋关节退化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者是外股表浅神经的压迫症,也会有麻痛等不适感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系统性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影响到髋关节而引起类似的症状。

每天两次伸展运动缓解

在治疗部分,一般康复科的治疗师会教导病患适当的髋关节及腿部运动,以伸展髂径束,以疼痛腿部往墙壁靠近,将患侧髋部位向墙靠近伸展到大腿外侧有牵拉感产生,一次做1-2分钟,一天至少二次(图2)。

图2:弹响髋自我牵拉运动;此图为牵拉右侧髂径束。

另外也会使用超声波或低能量激光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循环以缓解症状,同时配合网球或滚筒按压放松疼痛侧的髂径束(图3)。

图3:弹响髋自我按摩运动;此图为按摩放松右侧髂径束。

如果腿部和臀部力量过于薄弱,主要为髋外展肌群薄弱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尤其是提到的髋外展肌群。

阔筋膜张肌的主要作用使髋关节屈曲、内旋和外展,并在静止直立时维持姿势。臀大肌是跑步过程中动力的来源,起到髋关节伸展的主要作用,使髋关节外展、外旋,并通过外展髋关节来来控制膝关节的稳定。其实臀大肌止点有一部分也是和髂胫束相连的,所以臀大肌不断收缩势必会牵扯到髂胫束使之紧张。

可见,膝关节外侧的稳定是由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臀两块外展肌肉协同工作所决定的,如果臀中肌没能很好的激活或者肌肉力量不足便会过度使用阔筋膜张肌。

然而我们的阔筋膜张肌并非很强大,这就需要依靠其下行的髂胫束来协助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如此循环,长期使用便会引起髂胫束的疲劳、紧张,最终造成膝关节外侧疼痛。

增强髋外展肌群的训练

侧蹲式:单腿跪姿,另一侧腿向外水平伸直,屈髋往后坐保持脊柱直立,往后坐的同时慢慢打开髋关节,感受内收肌的牵拉感,缓慢回到原位重复10次,换另一侧。

跪姿髋外展:四足跪姿,保持脊柱直立,不要塌腰,手肘部位微微弯曲,一侧腿屈膝大小腿呈90度,向上抬起与臀部齐高,注意这个过程中骨盆保持不动,回到原位重复15次,换另一侧腿。

蚌式外展:侧卧位,收紧腹部及下腰部,保持骨盆中立位,肩、髋在一条直线上,缓慢抬起上方腿并保持膝的稳定,抬到最大限度回到原位重复15次,换另一侧。

对于持续有症状或经运动后仍未痊愈的病患,康复科医师常会用肌骨超声,以检查患部是否有其他疾病,并选择适当时机,施以局部类固醇注射,以改善症状。

弹响髋是一常见的疾病,只要经由适当的诊断及治疗,配合正确的运动,复发机会是相当的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层医生,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ys/126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