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肩”和“肩袖损伤”是引起肩痛的最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就诊的老年人中,肩袖损伤的比例高达60%,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冻结肩。那么,大家对“肩袖损伤”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认识又有多少呢?这一期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引起肩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一些常识。

肩关节是由四个关节结构组成的复杂而又协调的骨连接,它们是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骨-胸壁连接。

肩袖又名旋转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个短肌组成,跨越肩关节上方,其腱性部分相互融合,并与关节囊紧密连接,沿解剖颈上2/3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与小结节。

1.原发性撞击系肩部前屈、外展或内旋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以及二头肌腱长头的病变,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他特别指出,肱骨头并非与整个肩峰发生撞击,而是与肩峰前外缘发生撞击。

2.继发性撞击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三角肌相比,肩袖肌力的下降更为明显。肩部外展时,肩袖对肱骨头的压抑力量下降,肱骨头上移,肩峰下间隙变窄,肱骨头反复与肩峰前缘撞击,

3.肩关节不稳一些学者认为盂肱关节不稳会导致肩峰下撞击,他们认为,关节过度松弛会导致肱骨头上移,与肩峰发生撞击。尤其常见于从事肩部训练的运动员,如游泳,棒垒球的投手等。

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许多患者有肩部过度活动的病史。

在病变初期,疼痛通常在肩部运动时出现,尤其是前屈,外展等动作,休息时无疼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静息痛和夜间痛。患者不能向患侧卧,睡眠翻身时经常被疼醒。

多数患者肩部活动范围是正常的,一些患者由于疼痛,主动活动受限,而被动活动往往是正常的。

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主要依靠病史及体征,治疗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症状及功能。

此外,应常规拍摄肩胛骨正侧位和腋位x线片。典型改变包括肩峰下表面硬化和骨赘形成、大结节硬化及囊性变。通过腋位片可以评价肩峰的形状和厚度。b超及mri则主要对肩袖,二头肌腱,盂唇等结构进行检查。

有国外医生提出,满足以下五项标准中的三项,可以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肩峰前外缘压痛。

2.上肢外展时痛弧征阳性。

3.与被动活动相比,肩关节主动活动时疼痛明显。

4.撞击试验阳性。

5.肩峰骨赘,肩袖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

肩峰下撞击征治疗方法选择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撞击征的病因与病期。

(1)撞击征1期采取非手术治疗。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带制动,在肩峰下间隙注射皮质激素和利多卡因能取得明显止痛效果。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同时可应用物理治疗。

(2)撞击征2期进入慢性冈上肌腱炎和慢性滑囊炎阶段,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3)撞击征3期均伴有冈上肌腱断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等病理变化,是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如果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病人的症状不缓解,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采用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包括前肩峰成形,肩峰下滑囊切除,肩锁关节骨赘切除。如果肩锁关节退变严重,可行锁骨远端切除。

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术。与切开手术比较,关节镜手术具有很多优点: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②可同时检查盂肱关节,发现关节内合并损伤,并给予相应治疗。③可准确评估肩峰下间隙和肩袖损伤的程度。④三角肌损伤轻微。文献表明,关节镜疗效可靠,优良率超过80%。有学者将其与切开手术比较,证明两者效果相当。

转载《老年体育》杂志作者解强

出诊







































治疗头部白癜风
咋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wh/84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