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诊断 >> 肩关节应用解剖及MRI扫描技术
1.锁骨2.肩峰3.喙突4.肱骨头5.关节盂
三、前方的韧带和盂唇?1.盂肱上韧带2.盂肱中韧带3.盂肱下韧带4.喙肩韧带1.盂唇2.盂肱上韧带3.盂肱中韧带4.盂肱下韧带5.关节盂6.腋下袋四、肩峰下囊肩峰下囊是个潜在的空间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肩关节扫描技术??一、扫描准备及摆位采用柔线圈患者仰卧位,头先进,线圈包绕患侧肩关节,掌心朝上,手压沙袋或圆形水模,嘱咐患者浅慢呼吸(防止运动伪影)二、扫描成像的定位尽量把柔线圈放于检查床中心,喙突位于线圈中心,线圈最后送入磁体中心,这种“三中心定位”,可以保证我们扫描出高质量图像三、扫描成像方位及范围设定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就是多方位成像,因此三个扫描方位缺一不可。冠状位定位:平行于冈上肌走形扫描矢状位定位:平行于关节盂或垂直冈上肌扫描
横断位定位:肩峰到关节下缘
四、扫描序列及参数设定扫描序列参数设定CORT1FSE(TR=ms,TE20ms)CORFSPDWI?(TRmsTE40-60ms)此方位非常重要?斜CORT2FSFRFSE(TE约60-70ms)此方位非常重要AXIFSPDWI(TR>ms,TE40-60ms)
斜SAGFSPDWI(TRms,TE40-60ms)五、成像伪影的处理
在横断位扫描中,将相位编码方向放在左右方向,频率编码方向放在前后方向,因为运动伪影容易出现在相位编码方向。
???肩关节损伤基本诊断
一、肩袖及其相关病变1、肩袖撕裂(损伤的肌腱大于两个以上诊断)
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唯一诊断要点就是骨赘形成)
(1)肩峰下滑囊炎
T1WI-滑膜囊增厚呈低信号,高信号脂肪层消失;T2WI-滑膜增生、炎症渗出呈高信号。
(2)肩袖病变
Ⅰ期:T1W及PD上冈上肌在其附着处出现增高的信号影
Ⅱ期:肩袖变薄或不规则,肌腱内信号强度增加
Ⅲ期:肌腱的连续性中断或伴有增高的信号累及关节面
(3)骨结构改变
主要为肩峰退行性病变:T1WI及T2WI见低信号的骨赘形成(就可以确诊)
3、钙化性肌腱炎二、盂唇病变—SLAP损伤
上盂唇前后向(SuperiorLabrumAnteriortoPosterior,SLAP)损伤,是由肱二头肌附着处前方延伸至其后方的上盂唇撕裂
位置:上盂唇
病因:反复牵拉(投掷运动)、创伤
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受限
预后:退行性病变、盂唇囊肿
分型:共Ⅸ型,前Ⅳ型为主,Ⅱ型最常见
喜欢的话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jc/15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