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症状 >> 病例讨论6月5日肱二头肌桡骨滑膜囊解
医院放射科闫东老师主持
闫东,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专业,外科学硕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影像教研室教学秘书,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骨组秘书、委员。主要从事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擅长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骨关节及软组织运动损伤了的MRI诊断。主持参与多项基金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国家专利1项。
病例1:患者62岁女性,类椭圆形肿物位于肘前部,矢状位、横断位示等低T1WI、较高T2WI信号,压脂序列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物明显强化,肿物与桡骨及肱二头肌肌腱关系密切,肱二头肌肌腱似乎把肿物一分为二。
解剖:肱二头肌有2个头,近端短头起源于肩胛骨喙突;远端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远端肌腱附着于桡骨粗隆上;腱膜等结构与前臂筋膜融合,加强前臂前方筋膜强度。
图中蓝色位于肱二头肌腱与桡骨之间的就是肱二头肌桡骨滑囊,位于肌腱与桡骨之间,上下位于桡骨头与粗隆之间,主要作用是减少肱二头肌肌腱与桡骨之间摩擦。邻近还有一个滑囊为骨间滑囊,两者一般很难区分开。肱二头肌桡骨滑囊形态与前臂的位置有关,上图是前臂旋后,桡骨粗隆位置偏前,肱二头肌肌腱似乎把滑囊一分为二;下图是前臂旋前,桡骨粗隆随之向后转动,滑囊呈一个整体,肱二头肌肌腱位于其内侧。所以当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时,前臂旋前会令肱二头肌肌腱紧压滑囊口,使滑囊压力增大,疼痛比较明显。右侧为对应的核磁图像,右上图为前臂旋后时,黑色小箭头指示的为肱二头肌肌腱,大的黑箭头指示的高信号区就是肱二头肌桡骨滑囊,弯白箭头指示的是桡神经浅支,直白箭头指示的是桡神经深支,浅支深支毗邻肱二头肌桡骨滑囊,当滑囊炎时滑囊增大会压迫神经引发神经症状。
右下图为前臂旋前时,滑囊为一整体位于肱二头肌外侧,弯黑箭头指示的是桡神经浅支、直白箭头指示的是桡神经深支。
另外一个解剖图:图中字母“B”为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粗黑箭头所指是肱二头肌肌腱,后方小黑箭所示为桡骨粗隆附着处的骨质增生,提示肱二头肌肌腱有变性。白直箭头所示为桡神经浅支,后方弯白箭头是桡神经深支,黑弯箭头所示是正中神经,滑囊炎使滑囊体积明显增大时会累及正中神经,从而产生正中神经相关症状,所以当写报告时候发现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时,一定注意桡神经、正中神经是否受压。
滑囊炎原因很多。如慢性机械创伤(肘关节反复旋前旋后运动)会导致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感染、炎症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也会引起此滑囊炎;滑膜骨软骨瘤病、树枝样脂肪瘤等肿瘤样病变也会引发。肱二头肌肌腱病也引起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而滑囊炎出现后也会引发肱二头肌肌腱病,两者往往并存,可能是互为因果。
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肘窝肿物,可有疼痛和肘关节活动受限。当肿物体积较大,压迫桡神经浅支和(或)深支时,引起相应的症状。注:桡神经支配前臂伸肌,当出现障碍时表现为伸肌无力,抬前臂时出现垂腕状态,掌指关节不能背伸。
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核磁表现为:肘窝分叶状肿物,T1WI低、T2WI高信号,边缘光滑或形态不规则,内可以有分隔或不均匀低信号,增强时候常见边缘强化,强化程度与滑膜炎程度有关,滑膜增生明显则强化明显。间接征象包括肱二头肌肌腱腱病,表现为肌腱增粗、信号增高,这点对诊断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炎是有帮助的。
病例2
此患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肱二头肌桡骨滑囊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呈不均匀低T1WI、高T2WI信号,增强扫描以边缘和分隔强化为主。此外,还可见到桡骨近端骨质侵蚀破坏、形态不规则。病变周围软组织水肿。
另一个病例,为米粒体滑膜炎,首先可以看到肱二头肌肌腱与增大的肿物关系密切,肿物主要呈高信号(压脂序列),高信号的病灶内可见斑点状低信号,提示是米粒体滑膜炎。
最后这个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的病例,主要观察桡神经深浅支和滑囊的关系,白直箭头所示是浅支,后面黑三角箭头所示是深支,增大的滑囊压迫了桡神经深浅支,会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
临床治疗,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早期冰敷,晚期热敷,同时采用物理治疗,目的都是促进炎症、水肿吸收。症状比较严重时,也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小结:首先需要熟知肱二头肌桡骨滑囊的结构,这一点最为重要;其次需要掌握滑囊炎的影像特征;最后需要结合病史,明确滑囊炎的病因,如发现伴有骨质侵蚀,要想到是否存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病灶内有多发异常低信号时,要想到是否存在滑膜骨软骨瘤病等,只有找到了病因,或者为临床提示病因,同时提示临床桡神经、正中神经是否受压,这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医院放射科闫东老师精彩讲解
骨肌群主李俊秋老师温馨提示:
肌骨群各位群友大家好!!
鉴于肌骨1群满员,但有很多朋友还是不断申请入群学习,所以我们特别开启肌骨2群(群主李俊秋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by/1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