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良,刘沛洁,孙冰心,彭皑诗,何玉梅;图:黄增浩

中医传统疗法(TraditionalChinesetherapy)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的系列内、外治法。在运动医学的应用领域,目前主要包括针刺、艾灸、拔罐、推拿和中药。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何本祥教授(通讯作者)在《运动医学和健康科学》(SportsMedicineandHealthScience)杂志上以全文形式在线发表了“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therapyinsportsmedicine”的学术论文。文章向读者详细解读了中医传统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1针刺(Acupuncture)

针刺是美国疼痛学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镇痛疗法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针刺治疗还可缓解肌肉骨骼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在运动医学领域,针刺疗法主要用于改善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目前发现,除了必要的手术和药物干预外,常见的上肢损伤(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袖肌腱炎、亚急性肘关节疼痛和肿胀、肩部和肘部慢性软组织损伤)以及下肢损伤(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近端腘绳肌肌腱病、腱鞘囊肿、和急性踝关节扭伤)均可通过针刺缓解。针刺作用主要体现在治疗肿胀、止痛、组织修复等方面。此外,针刺还可以治疗运动导致的肌肉相关症状,如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肌肉组织氧合受损和肌纤维痛。有研究表明,针刺可缓解离心屈肘引起的DOMS;针刺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下降,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和机械痛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可能对机械痛阈和肌肉功能无影响,但可改善DOMS。而Fleckenstein等认为,针刺对DOMS无影响,针刺效应可能与压力痛阈有关。针刺在缓解运动损伤症状、增强运动成绩、改善运动疝等方面疗效肯定。实际应用时,也存在少量不良反应报道,如气胸、头晕或晕厥、恶心呕吐、感染等。影响针刺效果的因素包括个体情况、针刺类型、疗程数和持续时间,以及穴位的选择和刺激量。运动医学领域,大多数针灸研究集中在临床效应层面,机制研究很少。以往研究表明,针刺可调节β-内啡肽、5-羟色胺、多巴胺、嘌呤信号、内源性大麻素和皮质醇等激素或神经递质水平。近年研究发现,给予局部穴位电针,可降低LPS诱导的血清TNF-α、IL-6、IFN-γ和MCP-1水平,改善败血症为代表的全身炎症。

未来的运动医学针刺研究应探索信效度更好的评价方法,扩大样本量,执行标准化的针灸技术,确认潜在效应机制和靶点。为全面评估针刺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效果,提供更加有力、直接的证据。

2艾灸(Moxibustion)

在运动医学领域,艾灸也是广泛应用的传统疗法之一。尽管存在一些副作用报道,包括烧伤、感染、过敏、咳嗽、恶心和呕吐。但整体上,艾灸疗法安全性较高,特别是临床和运动队广泛使用无烟灸和各种新型灸疗装置之后。燃烧艾条时可产生稳定、均匀的光热物理刺激,故该疗法常用于消除炎症、减轻疲劳和提高运动表现。

研究发现,艾灸可显著降低力竭运动后、小鼠血清IL-1β、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并提高IL-4、IL-10含量;还可逆转力竭游泳后大鼠海马区IL-6mRNA或蛋白过高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疲劳是竞技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艾灸疗法可降低自感劳累量表分级,下调尿素氮、肌酸激酶、血乳酸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肝糖原含量,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甚至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继而减轻疲劳感受、促进疲劳恢复。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和关元穴6周可增强机体造血功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和合成,减少血乳酸积累,增加运动时长;施灸大椎和足三里穴20分钟后,大鼠骨骼肌力量和耐力衰退点出现延迟,骨骼肌耐力得到改善;针对艾灸次数与运动能力的研究发现,艾灸7次以上可明显延长疲劳大鼠的运动时间。这说明,艾灸可能会直接提高运动耐力,有望作为特色理疗手段、在竞技体育领域进一步应用。

3拔罐(Cupping)

拔罐疗法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在体表施加牵引作用的外吸疗法,已广泛用于多个国家的精英运动员和代表队中。目前发现,拔罐可减少运动员肌肉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软组织顺应性、降低TNF-α和IL-6水平、加速运动性疲劳的肌肉恢复。同时,有研究者提出,一次拔罐疗法对足球运动员的腘绳肌柔韧性没有显著影响;另有研究者认为,拔罐可能发挥的是“安慰剂效应”。因拔罐疗法对皮肤黏膜完整性、部位和温度(主要指火罐)均有专业水平要求,故存在一些不良事件,如烧伤;个案报道包括治疗后获得性血友病A、出血性中风、脂膜炎等。因此,更加明确、具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标准,以及严格盲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不良事件监测,仍将是拔罐疗法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推拿(TuiNa)

推拿是运动医学领域常用的恢复手段。队医和治疗师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运动员体表特定部位,来调节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减少运动损伤风险。研究发现,运动后推拿,可使受试者肌肉僵硬很快恢复到基线水平;运动员小腿经推拿后,背部屈曲的关节活动度增加;对韧带、半月板损伤的运动员配合推拿疗法,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推拿还可减少受试者肌纤维损伤引起的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针对长跑运动员的研究发现,对股四头肌进行10分钟的推拿,即可减轻长跑引起的腿部疼痛;长跑运动后,推拿有助于减少肌肉酸痛感和清除肌酸激酶。此外,推拿还可降低米自由泳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提高随后的游泳成绩。从当前临床和实验报道来看,推拿疗法总体安全有效;但有研究者发现,主动热身后的短跑成绩优于赛前推拿,认为赛前推拿不利于竞技能力的发挥。总体而言,推拿可有效减少骨骼肌僵硬、增加关节活动度、减少炎症、缓解疼痛、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和影响运动表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运动医学界已开始重视并致力于用中药来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较为广泛。有研究表明,女贞子、枸杞子、锁阳、黄芪、仙鹤草、杜仲、大伸筋草可增加游泳小鼠的无氧耐力,有助于改善力竭游泳小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细胞能量代谢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冬虫夏草可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在运动损伤方面,黄芪、丹参注射液对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祛湿清热中药能够降低热应激条件下大鼠骨骼肌内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热SOD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骨骼肌损伤。有研究发现,红景天、人参等中药,对大强度运动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改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对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阴虚导致的运动性失眠有治疗效果。运动医学界在中草药的使用上,尚持慎重态度。一些报道显示,个别中草药产品含有药物、重金属、杀虫剂或其它不明成分,可能会导致哮喘或过敏反应,甚至导致器官损害;部分中草药含有国际奥委会禁用的化合物;个别中药需添加禁用的化学合成药才能提高药效。目前,确定中草药成分并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在运动医学领域尤为重要。同时,既有研究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影响了中药有效性的评价。因此,专业运动员在使用中草药制品或相关膳食添加品时,需加大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封面图释义:中医技术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本图中,老者神情轻松,服饰上的图案代表着针刺、艾灸、拔罐,这与伸出的手——推拿,共同调整着运动者(牛)体内“阴阳”与“气”的和谐。钓竿上的中草药吸引着牛加速前进,象征着中药疗法未来的广阔前景。构图元素参考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代表着中医药疗法将在新的牛年中,继续给大家带来平安幸福、动力和希望。原文文献:LiangKang,PeijieLiu,AishiPeng,BingxinSun,YumeiHe,ZenghaoHuang,MinjiaWang,YushiHu,Benxiang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therapyinsportsmedicine[J].SportsMedicineandHealthScience,,3(1).更多阅读:

虞亚明团队报道运动对中医体质的调理作用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

苹果醋和运动饮料,哪个更抗疲劳,增强耐力?

枸杞传统功效的科学解读:调控肌纤维类型"模拟锻炼"增强肌肉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l/147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