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3月23日陕西*西安针刀微创临床诊疗尸体解剖研修班

今天我们说说“手麻”。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手麻,如趴在桌子上睡觉,或是碰到所谓“麻筋儿”引起的手麻,很快就会自行恢复,对正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但如果麻木出现频率多、时间长,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手胀、手冰凉僵硬等症状时,就需要引起警惕,这意味着身体出现其他问题。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会很快想到“颈椎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症状。但其实,引起手麻的原因并非只有这种。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仔细梳理造成手麻的原因、鉴别诊断与手法处理。

文章导读

1、臂丛神经卡压的3类典型症状

2、3项神经根性病变检查

3、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4、判断卡压的5个经典诊断实验

5、斜角肌与胸小肌的手法处理

臂丛神经卡压的3类典型症状

在了解手麻原因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手部的肌肉和皮肤是由C5、C6、C7、C8、T1五条神经根以及形成神经干里穿行的臂丛神经和一些分支所支配。

臂丛神经分为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以及其余一些分支。神经根发生卡压,位置就在椎间孔。神经干发生卡压位置就在周围的骨性或紧张的软组织。

所以,从颈椎发出的神经根或神经干在神经穿行的区域,被周围的骨性或紧张的软组织卡压,而造成手臂相应区域的麻木或疼痛。臂丛神经卡压在医学上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一般伴随桡动脉活动变弱。

那么,有哪些容易被卡压的区域,和典型症状特点呢?

综前所述,手部的肌肉和皮肤是由C5、C6、C7、C8、T1五条神经根以及形成神经干里穿行的臂丛神经和一些分支所支配。

首先,容易卡压的地方在椎间孔。神经根从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孔穿行而出。我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或椎间孔导致神经根在出口处卡压,这种问题比较严重,可能导致感觉和运动能力的丧失和异常,以及肌肉的萎缩。

而臂丛神经会伴随我们锁骨下动脉以及锁骨下静脉穿行于前、中斜角肌间隙和边缘、再穿行肋锁间隙以及胸小肌区域。如果发生卡压,就会导致胸廓出口综合征。所以,比较容易卡压的地方在于前、中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胸小肌。

其中,锁骨下静脉是没有穿行在前、中斜角肌间隙里。所以,它较容易卡压的部位为胸小肌区域以及肋锁间隙。症状特点以手胀、手僵硬为主。

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随行穿行与前中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胸小肌区域。所以,在前、中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以及胸小肌区域容易被卡压。

锁骨下动脉被卡压,表现症状特点为手冰凉。单纯性的臂丛神经卡压所表现特点为手麻。一般的患者都是臂丛神经与动、静脉型一起被卡压综合出现症状的。

△上图为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以及锁骨下静脉穿行区域

3项神经根性病变检查

当我们了解到,引起手麻的原因是从颈椎发出的神经根或神经干,在神经穿行的区域被周围的骨性或紧张的软组织所卡压所导致的。

神经根损伤在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并不是很常见。若神经根损伤,可导致其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同时受损,表现为手麻以及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皮肤区域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问题。以下压顶试验、神经肌节以及皮节测试,用于确定手麻是否跟椎间孔变窄、椎间盘突出有关。

Ⅰ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准备动作

患者取坐姿,头部保持正中位

▼检查动作

检查者双手放在患者头部是向患侧侧屈并向下压。当无明显症状可再后仰、向对侧旋转再向下压。

▼检查结果

若颈部疼痛增加,则表示可能有小面关节功能障碍或骨折;若上肢的症状加重,则表示可能发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神经根压迫等现象。

▼注意事项

测试患者患有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时要特别小心,不可过度用力。

Ⅱ神经肌节测试

通过抗阻测试的方法,来评估支配该肌肉的神经根功能是否正常。测试过程中,检查者给予的阻力要由小而大、控制得当,不能疾速、突然地拉扯或推挡肢体,肌肉无力通常与某单一神经节段的损伤有关。

Ⅲ神经皮节测试(感觉功能测试)

在皮节测试中出现的阳性反应指的是感觉丧失或变差,这意味着支配该区的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已有损伤。

患者有时候也会出现感觉过敏的现象,这种状况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有些人对疼痛刺激极度敏感,有些人则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出现被电到的感觉、烧灼感、麻刺感或麻痹(木)感等感觉异常的现象。

皮节测试主要是以轻触为主,辅以“尖钝感觉测试”“两点分辨感觉测试”“温度感觉测试”,双侧对比感觉。

但是,很多人的手麻不是因为神经根卡压造成的,这时考虑是否是由胸廓出口综合征引起的。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胸廓出口综合征,但其实非常常见,只是还未受重视。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正确的人群。医学上是指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手麻、手胀、手冰凉、手僵硬等症状。

这些穿行的神经和锁骨下动、静脉,容易在前中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胸小肌处发生卡压。

臂丛神经由C4下面穿出的C5神经根,以及CT1下面穿出的C8神经根构成。五个椎间孔形成五个分支,五个神经根会形成一束,穿出前中斜角肌间隙,再从肋骨和锁骨间隙里穿出,最后穿行到喙突与肋骨之间的间隙。所以臂丛神经容易卡压的地方为前、中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以及胸小肌区域。

大多数患者有颈肩部疼痛、不适、手麻和手无力。部分患者可能有外伤史,伤后逐渐出现上肢无力,整个上肢感觉减退。

如同前面所说,锁骨下静脉是没有穿行在前、中斜角肌间隙里。所以它较容易卡压的部位为胸小肌区域以及肋锁间隙。症状以手胀、手僵硬为主。

锁骨下动脉穿行在前、中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随行。所以在前、中斜角肌间隙、肋锁间隙以及胸小肌区域发生卡压时,表现出来的症状为手指发凉、钝痛。

判断卡压的5个经典诊断实验

出现这些症状后,我们需要做以下鉴别诊断,来鉴别出引起手麻、手胀、手僵硬、手冰凉一系列症状的神经和血管是在哪些出口处被卡压所导致的。

诊断Ⅰ:斜角肌挛缩实验

用于确定手麻和斜角肌有无关系。阳性:症状加重或酸痛。

操作方法:用下巴去点疼痛锁骨窝上方。

检查结果:如果该区域出现酸痛,或者症状加剧。可能是斜角肌损伤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这些患者往往不能侧睡,就算侧睡也会高度很高。侧睡时不能翻身,因为一翻身就会使斜角肌产生更大的疼痛。

诊断Ⅱ:Bakody征

操作方法:肩关节外展°以上,肘屈曲放于头后部。

检查结果:如果症状减轻,说明臂丛神经在斜角肌处受压;如果症状加重,说明臂丛神经在胸小肌处受压。

诊断Ⅲ:肋骨锁骨症候群

操作方法:患者取站姿,检查者站在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关节,另一手触诊患者桡动脉。将患者放在外展30°且后伸的位置,同时患者做头部后仰的动作。

检查结果:观察桡动脉的搏动有无减轻甚至加重。平时上肢末端麻木或冰冷感有无再度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以及平时症状再度出现则为锁骨下动脉是否在肋骨与锁骨间受到压迫。

通过以上三个试验,可以基本鉴别出是因为斜角肌、胸小肌和肋骨锁骨卡压引起的问题。此时,可以再通过下面两个测试进行证明和确认。

诊断Ⅳ握指试验(测斜角肌与桡动脉卡压)-斜角肌

操作方法:大拇指外展不用力,其他四指屈曲。

检查结果:如能四指指腹与四指重叠,代表斜角肌正常。如不能代表斜角肌有问题。

诊断ⅤWright测试-胸小肌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姿,检查者站于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关节,另一只手触诊患者桡动脉。并患者肩关节外展90°。肘向上屈曲90°。头向对侧屈。观察桡动脉的变化。

检查结果:观察桡动脉的搏动有无减轻甚至加重。平时上肢末端麻木或冰冷感有无再度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以及平时症状再度出现则为胸小肌卡压所致的。

那么,如果确诊斜角肌或胸小肌卡压,应该如何处理呢?

斜角肌与胸小肌的手法处理

Ⅰ斜角肌

▼解剖

前斜角肌

起: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

止: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

起: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

止: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

起:第5、6、7横突的后面

止:第2肋骨的侧面

▼治疗手法:剥法

Step1病人仰卧位

Step2站在病人的头端。用一手从后下方握住病人的头

Step3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病人的颈下面,用拇指寻找前斜角肌的上部。

Step4紧压组织,慢慢沿着肌肉滑动拇指,尽可能到达锁骨后空隙

Step5重复操作,去寻找中斜角肌

Step6重复操作,去寻找后斜角肌,然后尽可能进入恰好位于斜方肌边缘前方的空隙

Step7重复整个操作过程治疗对侧

Ⅱ胸小肌

▼解剖

起点:3至5肋

止点:喙突

▼功能

下回旋肩胛骨。上抬肋骨。

▼治疗手法:按压法

Step1病人仰卧位,要治疗侧向上,上臂向斜上方抬起。治疗师站在病人胸部后方。

Step2将治疗用的一只手放在病人的胸廓上。

Step3用指尖按压胸大肌内侧,在乳头水平上触及胸小肌下方连接处,按压肌肉直至放松。

Step4将手向头侧移动2.5~5.0cm至一个新的位置,重复以上治疗过程。

Step5随着向上移动,开始向外侧滑动指尖,在肌肉所有部分的每一水平上寻找敏感点或激发点。

Step6继续这一操作过程,使指尖逐渐斜向移至肩胛骨喙突。这一移动最终将使指尖深入腋窝部。在此处仔细寻找在腋窝深部的喙突连接处。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举办“针刀微创临床应用尸体解剖高级研修班”通知

为了进一步规范针刀技术,普及针刀基础理论知识,提高针刀操作技术水平,增强利用针刀技术更广泛的为患者服务的能力,推动全国针刀医学的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办、医院承办、中国针刀医学网协办的“全国第十届针刀医学培训班”(项目名称:针刀医学治疗疼痛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BZ)将定于年3月23日至3月31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举办“针刀微创临床应用尸体解剖高级研修班”。本次学习特邀请国内著名针刀资深专家前来授课,并邀请省内外针刀专业医师进行学术交流。

一、培训课程

颈项部

①针刀治疗项韧带损伤    ②针刀治疗胸锁乳突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头夹肌损伤

肩背部

①针刀治疗肩周炎       ②针刀治疗冈上肌损伤③针刀治疗冈下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⑤针刀治疗三角肌滑囊炎 ⑥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

上肢部

①针刀治疗网球肘       ②针刀治疗桡肱关节滑囊炎③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性腱鞘炎④针刀治疗腕管综合症    ⑤针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 ⑥针刀治疗腕背伸肌腱鞘炎

腰部

①针刀治疗腰段棘上韧带损伤 ②针刀治疗棘间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腹外斜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腰肋韧带损伤   ⑤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

臀部

①针刀治疗骶棘肌下段损伤 ②针刀治疗梨状肌损伤

③针刀治疗臀中肌损伤    ④针刀治疗慢性臀部肌损伤

下肢部

①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②针刀治疗髌韧带损伤   ③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炎 ④针刀治疗髌骨软化症    ⑤针刀治疗跖管综合症 ⑥针刀治疗跟骨骨刺

针刀治疗腰椎病的机理、腰椎局部解剖

腰椎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颈椎局部解剖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颈椎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

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勾椎关节旋转(侧方)移位型颈椎病诊断,针刀、手法要点椎体前后方移位型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滑脱的针刀治疗、手法要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针刀、手法治疗要点;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针刀配合整脊疗法治疗各种脊柱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三叉神经痛等)

针刀治疗各种脊柱疾患(如:驼背、脊柱侧弯、小儿斜颈)

针刀医学结合国外套管针治疗慢性痛疼、软伤科疑难杂病,韩国套管针治疗慢性疼痛疗法(可选)

针刀医学神经触激术:通过针刀触及神经,加强神经致敏现象,产生应激反应,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抑制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消除或减轻肌痉挛,对肌紧张起到松弛作用。

针刀结合臭氧、射频,治疗常见颈肩腰腿痛、脊柱性疾病

针刀结合臭氧适应症治疗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腰椎病、肩周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关节强直、各种骨质增生疾病,以及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

介绍针刀医学全新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对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的病因病理,鉴别诊断,最佳治疗方案,最新治疗进展做进一步的剖析;

详细讲解针刀适应症、禁忌症、十大诊疗误区。

二、培训对象

凡从事骨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软伤科、麻醉科、康复理疗科、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参加。

三、颁发证书

1.学员结业后颁发结业证,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官方学会)授予国家Ⅰ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5分);学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l/144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