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病因 >> 罕见的骶尾部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属体表肿瘤范畴,先天性的表皮样囊肿多是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外胚层细胞发展形成的囊肿,可以发生于眉外缘、鼻梁、口底、颅内、颈、锁骨、阴囊、会阴、骶尾等部位,可以合并局部皮毛窦、脊柱裂、皮下脂肪瘤等,好发于青少年患者;后天性因素可能由于皮肤因外伤而破裂时一些表皮组织碎屑随外力或异物穿刺植入皮下组织内继续增殖生长后形成,多见于手指指肚、手掌、足跖或手术创口等部位,成人多见。
骶尾部的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该病早期多无症状,故不易诊断。一般病程长,进展缓慢,当肿瘤增大明显并侵及或压迫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时,可表现为肛周、会阴部的坠胀感或隐痛或肛周瘘道,然而由于这些症状类似肛周疾病表现,故往往被误诊为肛周疾病,尤其是皮脂腺囊肿和脂肪瘤。B超和CT可以明确囊肿与直肠等周围脏器的关系,CT可以判定囊肿是否侵及周围器官。骶尾部表皮样囊肿需要与畸胎瘤、直肠平滑肌瘤、皮样囊肿、皮脂腺瘤和脂肪瘤相鉴别,表皮样囊肿CT表现多为低密度囊性肿块,边缘清楚锐利,见分隔、钙化,增强肿块多无强化。
畸胎瘤和直肠平滑肌瘤在超声和CT上表现为不均质密度,直肠平滑肌瘤常局限于直肠壁内,畸胎瘤内可有骨质样物,恶变可见骶骨破坏。皮样囊肿常为类圆形,合并囊内感染时囊内密度多不规则,增强扫描囊壁及囊内容物多有强化,其钙化率约为10%~20%。皮样囊肿、皮脂腺瘤、脂肪瘤多通过病理检查鉴别。
大多数情况下,表皮样囊肿行摘除术治疗,将囊肿完整摘除。术中须细心剥离,防止破裂,否则,如有囊壁残留,易于复发。因手术创面大,应尽量避免损伤神经,彻底止血,创腔皮下应予以间断缝合,避免术后死腔形成,可以应用引流,以防渗出物积聚,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囊肿体积较大、摘除后局部出现凹陷或有骨质缺损者,应同时行软组织移植充填或骨移植术修复,以保持正常形态。
辛学知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肛肠科主任、医院院长
山东省民革省直医卫支部主任,“山东省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第四批重点专科肛肠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第三批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医院访问学者,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肛肠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肛肠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盆底疾病协会常务理事,世中联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TST专家组委员、肛肠创面治疗专家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终身委员,山东省肛肠名医、山东省肛肠专业杰出专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微创治疗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肛肠常见疾病;在肛肠科的疑难病症上也具我省的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采用骶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便秘及盆底功能性疾病;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溃疡性结直肠炎,克隆氏病、肠易激综合症、肠道息肉、肿瘤等疑难杂病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体会。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门诊楼2楼5号诊室)
其余时间可至病房(医院2楼肛肠1科)就诊
济南市经十路号医院(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