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病因 >> 蛋鸡慎防滑囊炎支原体
从去年开始部分养殖户反应从青年鸡开始出现瘫痪站不起来,消瘦,关节肿胀,鸡爪肿大有波动感,并发呼吸道症状。死淘率增高,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情况。通过剖检与实验室检测诊断为滑囊炎支原体。今年走访市场发现此病又有抬头的趋势,给养殖效益本来就不乐观的行情带来更大的阴影。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的鸡鸡冠苍白,销售,喜卧,行走困难,生长迟缓,体重不达标。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在关节部、鸡爪位置出现肿胀,触动发热,有波动感,后期坚硬。胸骨部分也有出现囊肿,常常伴有呼吸道症状。雏鸡与青年鸡高发。开产后也有发病案例。
病原主要是鸡毒支原体感染,侵害滑液囊后引起。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
垂直传播是由种蛋消毒不彻底,雏鸡破壳时感染了支原体,接到雏鸡时可以听一下雏鸡叫声,声音不清脆有罗音的发生此病几率较大,有的15天就可见滑囊炎支原体,死淘率增高。
水平传播的诱因较多,饲养密度不合理、通风不良、疫苗接种的失误、消毒的不到位都可以诱发此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较大时,鸡群比较拥挤,接触感染的几率加大。空气流通不畅,病原微生物滋生数量增加,通过呼吸道可以将支原体带入体内,寄生在滑液囊部位发病。
育雏期为了保温,有部分养殖户一周之内都不做通风,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造成黏膜受损,诱发支原体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不合理。尤其采用注射免疫时,未对针头消毒,有的更甚一个针头可以打一批鸡,针头带病原菌后直接注射到鸡体内,诱发发病。部分疫苗保存时不合理,使病原微生物超标,也会诱发此病的发生。
环境消毒不到位,鸡舍内存在支原体,随着飞沫进入呼吸道内,造成疾病的发生。鸡笼消毒不彻底,病原菌可以通过皮肤外伤感染。
注意与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相区分。沙门氏菌造成关节部肿胀会伴有腹泻症状。葡萄球菌造成的肿胀会伴有外伤,溃烂呈紫色。
防控措施
1.选择鸡雏要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较好的鸡苗场。杜绝垂直传播本病。因为雏鸡一旦感染,根治很难,会致使整个饲养周期内死淘率增高,产能将低,饲料报酬降低。
2.全进全出。同栋鸡舍内避免饲养不同批次的蛋鸡,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饲养管理。育雏时合理的饲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拥挤接触感染。保障温度与通风。有部分养殖朋友在育雏前几天不给雏鸡通风,怕由于贼风侵害诱发感冒。但是一般在首次做完免疫之后,鸡群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无论在什么季节,雏鸡对氧气的需求都要保障,不能为了保温而降低通风。育雏时采用最低通风量。排出二氧化碳和氨气,补给氧气。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给支原体进入打开窗口。
4.定期消毒。除了冻干苗免疫前后不能消毒外,定期对鸡舍环境消毒。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消毒药要选择多种交替使用,避免单一的消毒药效果打折扣。
5.定期清理水线料槽。给蛋鸡干净的水源和无污染的饲料。防止病原菌借助水线进入机体。
6.合理的免疫措施。免疫时注意一针一消毒,防止支原体通过针头侵入机体,也避免交叉感染。
7.药物防控。针对支原体,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药物对滑液囊的通透性效果打折扣,关节腔内很难达到血药浓度,所以治疗效果不佳。一般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间为5-7天一个疗程,停药一段时间后要再用一个疗程巩固。支原体进入机体后很难清除,病鸡属于带菌鸡,排毒时间较长。治疗时也要注意加强消毒次数,降低传播范围。对于产蛋鸡发病的鸡只,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要注意挑鸡,将瘫痪、跛行、关节肿胀的残鸡及时挑出淘汰,降低传染源。
同样发病的鸡群,饲养管理不同、饲料营养的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相同。对于感染的鸡群,更要重视饲营养的均衡。提高鸡群整体体质。青年鸡发病的鸡群,体质恢复上来后产蛋依然可以达到高峰。但是如果体亏的鸡群高峰上的慢,且蛋品质很差,严重影响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