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治疗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课题(桂卫自筹Z)

广西医院,南宁,;

通讯作者作者简介:周增华,男,主治医师;

跟痛症(calcaneodynia)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男性多于女性,是足底筋膜炎、跟下脂肪垫不全、跟管综合征及跟部滑囊炎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患者常表现为典型症状为行走之前局部疼痛,行走困难。坚持短距离行走数分钟后疼痛缓解,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针对症状的治疗方式较多,患者自主选择以保守治疗为主。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shockwave,ESW)作为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因其具有与手术治疗相当的效果使其在跟痛症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研究表明气压弹道式冲击波的能流密度、总能量等参数对跟痛症的疗效有一定影响,同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弹道式冲击波治疗跟痛症压强大小与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治疗次数差别对疗效的影响还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治疗不同次数对跟痛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由广西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年3月—年3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疼痛门诊的45例符合跟痛症诊断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跟痛症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症状:以足跟部为主要疼痛部位,于久坐后站立或起步时出现剧烈疼痛,行走片刻后减轻;在行走或站立过久后疼痛加重;疼痛性质以刺痛、酸胀痛或烧灼样痛为主;足弓底部可伴或不伴压痛点;②查体:见足跟着力部软组织坚韧,压痛以足跟跖面偏内侧最明显,有的患者作足跖屈背伸活动亦疼痛。③辅助检查:X线摄片初期无X线摄片初期无异常改变,后期可有鸟嘴状骨刺形成。④病程:年龄18岁,疼痛至少持续2个月以上,经保守治疗(包括理疗、外用洗药、局部注射消炎镇痛液、穿矫形鞋等)6个月以上效果不佳;⑤疼痛评分:晨起步行5min后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大于5分;⑥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剔除患有ESW治疗禁忌证者(如: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骨肿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功能障碍、足跟部皮肤溃疡,足跟部软组织感染、儿童、孕妇、服用抗凝药期间者、安装心脏起博器、凝血障碍性疾病等患者);②患有跟骨骨折、关节脱位、坐骨神经痛、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者;③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④治疗过程中要求临时退出者。

将45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每组15例。依次分别给予冲击波(瑞禾,Rehamster.RH-CJB-C)治疗3、4、5次。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瑞禾,Rehamster.RH-CJB-C体外冲击波治疗仪

1.2治疗方法

治疗操作由同一医生实施,冲击波治疗仪参数设置:治疗压强2.5bar,治疗频率为10Hz,治疗探头为15mm,能流密度为0.38mJ/mm2,冲击次数震/次,治疗间隔为7d。参考文献[3],患者采取俯卧位,通过弯曲膝关节来放松小腿肌肉,治疗范围为患侧跟骨结节周围的主要痛点,痛点通过治疗前查体及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来定位,治疗前在治疗部位使用足量的超声耦合剂,以确保冲击波在组织传导的能效。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T0)、末次治疗后即时(T1)、末次治疗后1周(T2)、4周(T3)、24周(T4)、48周(T5)进行随访并记录表NRS(numericalratingscale,NRS)分值、RM(rolesandmauds-leyscore,RM)分值及无不良反应发生,如皮肤淤斑、局部肿胀、血肿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不同时点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如数据不满足球形假设,则采用Greenhouse-Geisser法进行校正,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治疗前、治疗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A、B、C组NRS疼痛评分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趋势。与T0时间点比较,T1—T5时间点的各组NRS均低于T0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0—T4时,3组组间比较,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T5时间点,与C组比较,A、B组NRS显著增加(P0.05),A、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2.2功能评分比较

A、B、C三组RM疼痛评分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趋势。与T0时刻比较,各组T1—T5时间点的RM评分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T1-T3时间点,与C组比较,A、B组RM评分显著增高(P0.05),AB组组间比较,RM评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0、T4、T5时间点,RM评分3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2.3不良反应

C组经冲击波治疗后出现局部肿胀1例(不良反应率6.7%),未出现其他并发症,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跟痛症是由劳损和退变所致的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急、慢性疼痛的一组症候群。目前研究主要认为,最常见的病因是跖筋膜炎[4],解剖学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有些学者提出足底外侧神经分支卡压也是引起足跟部疼痛的重要原因,在临床诊疗查体时也可发现于足跟部固定的明显压痛点[5]。体外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安全、无创、有效的物理治疗。目前认为,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机械波[6],通过驱动可自由移动的治疗头内弹子撞击治疗头产生冲击波后产生治疗作用。可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骨折不连接,骨折延迟愈合等疾病的治疗。直接抑制神经末梢,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及其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等方式对疼痛起到缓解作用。研究发现证实其还对软组织产生松解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自身的摄氧能力[7],抑制P物质的释放[8],激活局部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氮氧化物[9],抑制环氧化酶-2,促进新血管生成[10],这可能是体外冲击波有良好镇痛效果的机制。

然而,弹道式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次数的影响却没有引起重视。Takahashi[11]研究发现冲击波可使神经末梢退化,而多次治疗比单次治疗后神经末梢恢复的慢,这提示冲击波的镇痛效果存在累积效应,但该研究中并未采用临床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由于体外冲击波属高强度能量治疗方法,一般认为1周治疗1次,连续3—5周。李建中等[12]使用体外震波73例跟痛症患者3次,随访6个月时患者总有效率高达86.3%。

李兴轶等[13]用体外震波治疗3—4次38例老年跟痛症患者,6个月后总体有效率在86%右。Maier等[14]在对照3次与5次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比较后,发现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l/1251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