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膝关节腔积液——外敷方

白芥子60(微炒)、葱白30、生姜30一起捣烂,外敷膝部,2--3天换药一次。大部分3--4次就可痊愈,效果非常好,我已用了10年了。

前几天外敷的一个患者,今天来了,很高兴,他敷了2次积液就消失了,医院抽过3次,但没几天,积液又产生了,罪还没少遭,要知道就早来了。

22、面部粉刺——外敷方

方一(内服处方)麻黄9克、苦杏仁8克、生石膏30克(捣碎)、鱼腥草9克、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外用处方)硫黄6克,大黄6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极细末,用凉开水调稀糊敷患处,每日早晚各敷1次。

疗效,以上两方同时用。内服药清肺经之火,外敷药杀菌解毒。经治70余例,一般用药3-5天即痊愈。

23、风湿性骨髓炎——内服外敷的民间偏方

同事的弟弟明羽不幸患上风湿性骨髓炎已经三年,三年来不曾间断医治,医院、医院、中医、西医都尝试过,钱花了几十万,可是效果甚微。后来到广西灵山旅游,在一个景点的导游告诉他五里外有一个老先生对医风湿病很有心得,于是明羽前往拜访就医。老先生开出的药方很简单内服外敷:

1、内服药鸡骨草克、柳叶克、放水0毫升煎30分钟当茶喝;

2、外敷药鸡骨草50克、柳叶30克、土元4只剁烂用纱布敷瘀患处,三天换药一次;就用这种偏方明羽三个月后风湿性骨髓炎居然切底好了。

24、各种骨质增生特效根治法

此方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并经多例患者临床验证,终于开发出治疗各种增生的内服药“骨消丹”和外敷药“骨消散”,无论增生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均可达到根治效果,轻者7天获效,慢都15--30天痊愈根治,且不复发。

一、内服“骨消丹”的配制

1、药物组成:青风藤50.0g独活25.0g威灵仙25.0g当归5.0~9.0g牛膝5.0~9.0g生川芎50.0~80.0g防风25.0g白芷50.0g赤芍25.0~30.0g天麻25.0~30.0g丁香10.0~15.0g木瓜50.0~60.0g羌活25.0~30.0g干姜25.0~30.0g乳香10.0~15.0g没药12.5~15.0g广木香12.5~15.0g草乌(炙)25.0~30.0g沉香12.5~15.0g肉桂25.0~30.0g。久治不愈的患者,可加入姜矾南星25克(取生姜汁和15克明矾浸泡生南星至透,再晒干即可。)

2、药物秘制:将当归浸入黄酒中24小时,然后烘干;牛膝、防风、天麻、木瓜用锅炒干呈桔黄色,不要炒焦;生川芎50克,用揉好的面团(面粉适量加水调和成面团)包裹住,置于炉上烘烤48-72小时(以面团干黄川芎干透为准),面团不能烤焦,而后将烘干川芎取出,面团弃而不用,剩余药材晒干或烘干,将上药材研成粉末,过目筛,加入炼制好的蜂蜜(比例为1:1),搓成蜜丸,每丸重约3-5克。约可制得药丸70-90丸,即为“消骨丹”药丸。

3、用法与用量每日早晚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1丸,重者哥、早、中、晚各服1丸。忌超剂量服用。

4、服药期间注意事项:忌食牛肉、犬肉、鱼肉、高度白酒、茶、咖啡、绿豆及各种品制品等。以上药物要保证无霉变和虫蛀,蜂蜜纯正无掺假。“生川芎”是刚挖取的生药材。

二、外敷“消骨散”的配制

1、药物组成元寸(麝香)0.4克,白花蛇10克,全蝎14克,蜈蚣4克,生南星30克,生川乌13克,生草乌13克,马钱子15克,甲珠20克,伸筋草30克,防风4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秦艽25克,川牛膝10克,杜仲30克,川芎40克,独活30克,透骨草20克,骨碎补40克,鸡血藤18克,威灵仙40克,雄黄2克,冰片10克,白芷20克,桑寄生25克,苍术30克,桂枝20克,川断25克。元寸是名贵中药材,造价较高,可改为:木香20克和千年健20克,钻地风20克,葛根20克,狗脊15克,共33味药组成。

2、配制方法:将上药物烘干,研成细末(若采用元寸时,元寸不要与它药同研,待它药研末后,再将元寸未一同搅均匀即可),用可以密封的玻璃罐或者塑料袋密封备用,忌放潮湿高温之处。

3、用法与用量:将患部进行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梅花针将患部叩刺出血,然后拨罐15--30分钟,取适量“消骨散”用醋调成糊状(以手捏不滴药液为度),敷贴患部叩刺部位,用纱布或胶带固定,3天一换药1次,敷药后,若药液干涸后,可喷洒适量醋,保持药贴湿润即可。

4、注意事项:散剂系外用药,忌内服,放置于小孩取不到的地方,以防误食中毒。散剂必须密封保存。勿使泄气,以免失效。补充:外敷药“消骨散”的补充在敷药时,取适量药末(视患处而定用量),黄酒或白酒适量,醋适量(以纯粮酿造的醋4度以上为好),按1:3份量兑好(即酒ml,醋ml),与药末调成糊状,敷患部,用纱布包裹及胶带固定,3-5天换药一次。敷药期间若药液干涸,可用花露水瓶或其他可以按压喷雾的装置喷洒醋液,以保持药效。若外敷有过敏者,可以用醋酒液浸泡药未7天以上,外喷患部(1日7-8次),也可以用纱布蘸湿外敷患部。

25、面神经麻痹——中医小续命汤加味和外敷巴豆治验案

肉桂末2--6克(冲服),附子、麻黄各4克,川芎6克,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克,甘草5克,细辛3克,蜈蚣3条,地龙15克,陈巴豆(1--2年内药效最好)10--13克。

内服药水煎服。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敷熨患处,凉后加热再熨,反复多次。用药后最好睡觉,以利发挥药效。外敷药巴豆去壳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大小捏成饼状,置于患侧手心外,外盖敷料后绷带固定。24小时后将巴豆饼翻转再敷24小时,48小时后将巴豆饼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再敷24小时,共3昼夜。敷药处一般有发痒、发热、起.泡,甚至沿手臂到颈项、面部胀痛,眼睑浮肿等反应,均属正‘常,无须处理。反应太大可将敷药取下,反应很快减轻消失。若过后病未好转,可按原法再敷1次,治疗期适当休息。

治疗例,痊愈例,显效34例,好转8例,无效15例。

李xx,男,58岁,年4月27日诊。4天前发现口眼歪斜,服中药3剂未效。检查:口眼鼻嘴唇等明显左侧歪斜,右眼睑裂变大,右口角下垂。诊为周围性右侧而神经麻痹。照以上方法,服药5剂后痊愈。

26、通络消肿散——外敷方

中医骨伤治疗是以手法和外敷药为主,各门各派历来都是自己组方配药。我前后拜师十三位,都是以骨伤为主的,成都的四大流派都有涉猎。各派有各派的特长,但也有不足之处。临床日久常常会有不如意之感,故而自己组方配药。我临床的外敷方都是自己配的,渐渐也略有体会,取效于临床。

在论坛时间虽然不长,但见坛里在骨伤方面大都以内服方为主,外敷方很少有人论及。外敷方历来都是各派秘传,不向外人道哉,故很少能见。本人才疏学浅,今将我临床自己的一个消肿的外敷方道出,望同仁参考指正。

通络消肿散归尾g赤芍g槟榔g生地g骨碎补g桃仁50g红花g生乳香g生没药g土鳖g地龙g姜黄g枳壳g香附g生甘遂g阿魏g雄黄g白芥子50g

我配此方时的构想依据:人生之中,气血最贵,气者阳也,血者阴也,气伤痛,形伤肿,此阴阳伤也。气须流行,血要温通,气滞则胀,血滞则瘀,此瘀血之由因也。气血遇寒则滞,血遇温则行,故瘀肿之疾,药亦温通,此用药之大法也。世间之疾,湿最难医,迁延绵长,粘滞之故也。辛具开泄,又具发散,此治湿用辛之因也。久病之疾,比夹气血痰湿之瘀,故用药辛温为大法,兼以行气、活血、化痰、祛湿之剂,佐以虫蚁通络搜滞之品。此立此方之大义也。主治:关节的滑囊炎,痛风,新旧伤软组织肿胀者均可运用。用法:上方打成极细粉末,临证时用蜂蜜调敷患处。

此方是我前几年觉得膝关节滑囊炎效果不佳时自己思考多日组的方,当时发现膝关节的滑囊炎的治疗反复无常,时好时发,颇觉头痛。思之良久,觉得滑囊炎还是以湿邪为主,兼夹气虚、血瘀、痰凝。故而配此方。后临床发现此方不论新旧伤之肿胀效果均佳。临床我曾经用此方外敷治疗二年骨折后遗关节肿胀不消者,一月痊愈。关节肿痛者治疗不知其数。

27、新生儿硬肿——活血化瘀外敷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主治新生儿硬肿症。

[处方组成]肉核12克、丁香18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红花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赤芍30克、透骨草3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加凡士林配成10%油膏,涂在纱布上,加温,敷在硬肿部位,每天换1次。另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毫升(丹参、降香各4克),每日1次,静滴。病情严重者加肝素。

28、骨质增生——外敷草药方治疗-椎突

草药方:三七粉10g威灵仙g枫树骨碎补50g透骨消20g过江龙20g上药除三七外全部生用,共捣碎外敷腰患部,敷药后患部发热,辣疼,以不能耐受为度再去药,等患处起泡后用针刺破,外擦蓝汞,患部伤口愈合后再敷一次,一般两付药可愈!

29、流行性腮腺炎——土豆外敷治疗

近几年来笔者应用民间验方土豆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余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取土豆适量洗净,加白矾少许,共捣烂成泥,摊于塑料薄膜上,贴敷患处,每3~4小时换药1次,一般贴敷1~2次即愈。   

本法取材易得,且经济简便,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30、鼻炎——肚脐敷药治疗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用法:上药共为面,填脐固定,外热敷,每两天换药一次。女儿一到秋冬就很容易感冒,而且经常拖好久,很容易引起鼻窦发炎、流脓涕,每次要挂针才行,又花钱女儿又痛苦。

案例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说起这件事,她给了我一个方子(她新交的男朋友的妈妈是老中医),让我给女儿外敷神阙(就是肚脐),第一天晚上敷了,早晨起来,鼻子居然好多了。接下去连敷两个晚上,今天基本上好转。

31、哮喘病——口服+外敷治疗(特献秘方)

天气转冷哮喘的病人越来越来越多,看到许多爱友把自己的经验方秘方献出来,也献上多年来用的秘方,用的好献上鲜花。如果觉的不好可以用石头砸我。我相信只要你用可能会成为你的专利。

麻黄白果粉(口服)+芥芷轻粉(外敷)治疗哮喘病方剂:

1,口服方:麻黄克,白果克,朱茯神50克,三药要干燥研粉备用。

2,外敷方:白芥子90克,轻粉、白芷各9克,研末,用蜂蜜调成饼后贮存备用。

用法:成人每次开水送服口服方药粉2克,(3岁下0.5克,3岁-7岁1克,7岁上1.5克)1天3次,连服一个月。如果用后哮喘控制或者减轻可每日早晚服用。同时选用外敷法选背部大椎、定喘穴处,用生姜片外搽至发热再外敷方中药饼外贴上处,再加上热敷催其吸收,如热痛时要忍耐,每日2次,1次30分钟,连用1周,休息3天可再用。(如果贴药处皮肤出现水泡可以等好后再用)疗效:上方口服方+外敷方30分钟内可以控制哮喘,症状减轻或消失,如复发再用仍有效在急性发作时最有效。

本人用此方治疗哮喘屡用屡效,除肺结核及肺气肿并发严重疗效差外,经本方治疗1个月痊愈在一半以上,特别在儿童和患病年数短者愈后不易复发。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止咳、平定痰喘;朱茯神宁心安神。诸药使用平喘甚佳,再辅以外用贴敷,药物直达诸穴以调整经气,宣肺通腑,而达到标本兼治,疗效神奇。

32、脚跟痛、脚掌痛——外敷治疗!

我脚跟痛了好几年,医院,问过很多大夫,都是无能为力,大夫建议我打封闭,我也真痛着急了,就打封闭,打一次好了,两三个月又复发了。一年打了三次封闭,无济于事。后得到一偏方:

用白蛤,我去买白蛤没买到,只买了一些蓝白相间的花蛤,回家拿出约二两花蛤肉捣烂,摊在布上敷在脚跟上,外用塑料袋包紧。以免漏出汤来污染了被褥。共用四个晚上就好了,已有十几年了再未复发。我老伴脚掌痛,也用此方治好,也快十年了,也再未痛过。

33、腱鞘炎——外敷治疗

腱鞘炎为临床常见病,症见红肿、疼痛。传统治疗方法中有的用辛温走串的中药加活血化淤药外敷,有的用针灸、理疗,一般疗程都在5天以上,而用大黄外敷见效较快。

具体方法是:取大黄10克(视面积大小加减剂量),白醋适量。将大黄研成粉末状,用白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注:白醋要随干随加,以保持大黄粉湿润。

大黄具有凉血、泻热、行淤、消肿的功效,配合白醋软坚散结而止痛。经临床观察发现,该药疗效好,且经济实惠,方法简便,患者乐于接受。(因体质不同,请酌情试用)

34、肩周炎——中药外敷治疗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处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   

三七1克,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各10克,盐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髃、肩贞、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药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   

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35、甲沟炎——蒲公英外敷治疗有良效   

甲沟炎是一种指甲部周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中医称之为“蛇眼疔”。其特征为甲旁化脓或甲周围红肿。此虽为小疾,但疼痛难忍,化脓后不易痊愈。   蒲公英为菊科生草本植物的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功效。经临床证明,单味蒲公英捣烂外敷对治疗甲沟炎有疗效。   

方法:鲜蒲公英洗净,捣烂,外敷患甲上,包扎,干则易之,每日3次。无鲜蒲公英可用干品代替(稍加水浸润后,捣烂外敷),但鲜品效果更佳。   

一般患者在敷药1~2天能炎消痛止;红肿较甚但未化脓者,敷药2-3天能痊愈;化脓但未溃时,先切开排脓,再敷药,4~5天即愈。治疗越早,效果越佳。

36、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验方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验方:七叶一枝花,独角莲各等量研细加醋外敷。对于刚开始的患者效果很好现在都在用,一天一换,对初起的几天就能好了。病程久的,外敷加内服中药效果很好。这是我的师傅所授。看病是要辩症的。逍遥散是我的加减常用方,以我的经验加入生乳香、生没药效果更好,份量在12g为好。

37、葱姜外敷治疗新生儿无尿

新生儿多因刚刚出生,禀赋不足,元气衰微,气化失调而致水道不利,可致小便不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常以葱姜外敷治疗新生儿无尿。取生大葱去叶,留葱白及须根约50g,生姜15g,共捣烂成饼状,放锅内炒热后,洒酒少许,以助热蒸之汽散发,翻炒至烫手取出,以布包好,外敷患儿关元穴处。应注意热度应适宜,防止烫伤皮肤。   葱姜均为辛温走散之品,肺主皮毛,合大肠,功能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通利二便,酒为辛热透窍走散之品,与葱姜共奏通阳化气、行水利尿之功。本法简便易行,起效迅速。李某,早产儿,出生后3日无尿而来诊。诊见患儿面白唇淡,形神怯弱,啼哭声低,口舌润滑,无热,无呕吐,小腹膨胀。即予上法热敷,用药后1小时,患儿身出微汗,排出约ml尿液而愈。

38、中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

风寒入络型。白附子3克,胆南星5克,天麻5克,草乌5克,乳香5克,青黛5克,黑鱼头一只。将上药共研粉,加鱼头捣成糊状,外敷患侧颊车穴。或蓖麻子60克,生附子10克,冰片2克,蓖麻子去壳,与附子冰片捣烂敷于脐部和地仓穴,两方一日一换,7天一疗程

39、外敷治疗腰腿痛

川乌60g、草乌40g、灵仙40g、红花60g、当归40g、羌活40g、白芷40g、川芎60g,以上中药研末混匀,适量白醋及甘油调匀,外敷痛处,厚3mm,用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敷24小时,隔日一次,5次一疗程,连用3疗程。

40骨质增生实用方

骨质增生的主要表现是疼痛,颈椎骨质增生还会出现头晕,手麻,甚至影响内脏器官。

全虫、蜈蚣、土鳖等量,白芥子(需要视情况而定),将这几种药物干燥,粉碎,对于所有部位的骨质增生都能用。粉碎后,用醋调敷。用1-3克,加3滴醋,调成像橡皮泥一样的浓度,软硬适度,调好后,如药丸大小,可以拍扁,放在麝香虎骨膏上,贴在选定病变部位的痛点上,然后固定即可。可以贴24小时左右取下。效果很好。特别对于跟骨骨质增生贴敷效果最好。跟骨骨质增生的可以加用等量的白芥子。白介子只适用于跟骨,因为脚后跟皮肤厚,需要一个穿透性好的药物来引导药性。颈部、腰部一般只贴敷一夜。适应症:适用于所有的骨质增生,特别是X光片确诊的,痛点贴敷。对于膏药过敏的,需要间断使用。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时间灵活,可以自己掌握,一般3-5天可以见效。最长用过45天。具体情况具体掌握。使用白芥子只能用于跟骨,切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yy/135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