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

  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

  (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病畜应及时扑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6、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7、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2)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毫克,连服6周。

  (3)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8、家庭治疗与护理。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长达数月,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太高,在家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虽是传染病,但人不传人,在家中治疗不必隔离,也不必担心被传染。但是在家中治疗也有不利一面,这就是布病病情复杂,家庭治疗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疗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医院治疗,如果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治疗与护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

  (1)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病人庆注意营养,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豆类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

  9、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消毒: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克/m3封闭空间。也可用钴60照射。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布病检测

  布病的检测方法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实验原理:该试验又称为板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实验。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器材与试剂: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载玻片、移液器、枪头

  方法:在载玻片上加抗原30μl,加入30μl被检血清,混匀。在5min内观察结果,轻摇载玻片,出现凝集颗粒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试管凝集试验(SAT):

  实验原理: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相应的布氏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电介质作用下,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也就是用已知抗原查未知抗体。

  器材与试剂:布病试管凝集抗原、生理盐水、试管、移液管、移液器、小烧杯、枪头、试管架

  方法:1.准备试管:取9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中编号。1号管为血清对照管,2—8号为试验管,9号为抗原对照管。

  2.血清稀释:1号管加入2.3ml生理盐水,2号不加,3号—9号各加入0.5ml生理盐水。1号管加入0.2ml被检血清,混匀后各吸0.5ml加入2、3号管。从3号开始做倍比稀释,8号吸0.5ml弃去。

  3.加入抗原:10倍稀释抗原(用烧杯,1ml抗原9ml生理盐水),从2号开始每支加0.5ml稀释后抗原,从2号开始,血清被稀释浓度为1:25、1:50、1:、1:、1:、1:、1:1

  4.凝集试验标准比浊管的配制(判定透明程度的依据):取5支试管,编号,取稀释后的抗原再做2倍稀释。

  管号抗原稀释液盐水(ml)清亮度标记

  (ml)

  10..00%++++20..%+++30..%++

  40..%+

  51..%—

  充分混匀,将所有试管放入温箱中37℃培养20—22小时取出,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后观察结果。

  5.结果判定:1号管清亮透明,9号管均匀浑浊(对比)

  假如试验管包括6号之前都透明,取出6号管比较,若其与2号比较管相近,则被检血清结果为1:,+++

  牛血清凝集价在1:以上时,该血清样品为布病阳性,血清凝集价在1:50时,该血清样品为疑似反应,经3—4周后须再做一次检查,扔为疑似反应者判为阳性,凝集价在1:50以下则为阴性反应。

  羊和猪血清在1:25凝集为可疑,在1:50或以上凝集为阳性。

  总结:RBPT在使用时操作方便、快捷,适用于大规模的筛选检疫,但易出现假阳性。SAT特异性高,检测比较准确,但操作麻烦,费时费力,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筛选检测,不能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先用RBPT筛选,阳性样品再用SAT复核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布病检测标准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

  本标准规定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乳牛全乳环状试验适用于家畜布病田间筛选试验和乳牛场布病的监测及诊断泌乳母牛布病的初筛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病感染的家畜。

  本标准规定的试管凝集试验不适用于犬种和绵羊副睾种布病感染家畜的检疫。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2.1材料准备

  2.1.1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2.1.2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2.1.3洁净的玻璃板,其上划分成px2的方格。

  2.1.4吸管或分装器,适于滴加0.03mL。

  2.1.5牙签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2.2操作方法

  2.2.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

  2.2.2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

  2.2.3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2.2.4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2.3判定

  2.3.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2.3.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3乳牛布病全乳环状试验

  3.1材料准备

  3.1.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

  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3.1.2乳样

  3.1.2.1受检乳样须为新鲜的全乳。

  3.1.2.2采乳样时应将母畜的乳房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将乳液挤入洁净的器皿中。

  3.1.2.3采集的乳样夏季时应于当日内检查;保存于2℃时,7d内仍可使用。

  3.2操作方法

  3.2.1取乳样lml,加于灭菌凝集试验管内。

  3.2.2取充分振荡混合均匀的全乳环状抗原1滴(约50ul)加人乳样中充分混匀。

  3.2.3置37℃一38℃水浴中60min。

  3.2.4加温后取出试管勿使振荡,立即进行判定。

  3.3判定

  标准分为:

  a)强阳性反应(+++),乳柱上层乳脂形成明显红色的环带,乳柱白色,临界分明;b)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呈红色,但不显著,乳柱略带颜色;

  c)弱阳性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较浅,但比乳柱颜色略深;

  d)疑似反应(±),乳脂层的环带颜色不明显,与乳柱分界不清,乳柱不褪色;e)阴性反应(—),乳柱上层无任何变化,乳柱颜色均匀。

  4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

  4.1材料准备

  4.1.1稀释液

  0.5%石炭酸生理盐水。检验羊血清时用含0.5%石炭酸的10%盐溶液,如果血清稀释用含0.5%石炭酸的10%盐溶液,抗原的稀释应用含0.5%石炭酸的10%盐溶液。

  4.1.2抗原、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4.1.3凝集试验管(三分管)、试管架、吸管及温箱。

  4.2操作方法

  4.2.1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

  4.2.2运送和保存血清样品时防止冻结和受热,以免影响凝集价。若3d内不能送到实验室,按每9mL血清加1ml5%石炭酸生理盐水(徐徐加入)防腐,也可用冷藏方法运送血清。

  4.2.3受检血清的稀释

  以羊和猪为例,每份血清用4支凝集试管。

  4.2.3.1第一管标记检验编码后加1.15mL稀释液。

  4.2.3.2第2—4管各加入0.5mL稀释液。

  4.2.3.3然后用1ml吸管取被检血清0.1mL;加入第1管内,并混合均匀。混合方法是将该试管中的混合液吸人吸管内,再沿试管壁吹入试管中,如此吸入、吹出3—4次,充分混匀后以该吸管吸混合液0.25ml弃去,

  4.2.3.4取0.5mL混合液加入第2管,用该吸管如前述方法混合。

  4.2.3.5再吸第2管混合液0.5m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混匀液0.5mL。

  4.2.3.6稀释完毕,从第1至第4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和1:。

  4.2.3.7牛、马、鹿、骆驼血清稀释法与上述基本一致,差异是第一管加1.2mL稀释液和0.05mL被检血清。

  4.2.3.8将0.5mL20倍稀释的抗原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羊和猪的血清稀释则依次变为1:25、1:50、1:和1:,牛、马和骆驼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和1:。

  大规模检疫时也可只用2个稀释度,即牛、马、鹿、骆驼用1:50和1:,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和1:50。

  4.2.3.9置37℃—40℃温箱24h,取出检查并记录结果。

  4.2.3.10每次试验均应设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抗原对照,即

  a)阴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的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同。

  b)阳性血清对照:阳性血清须稀释到原有滴度,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同。

  c)抗原对照:1:20稀释抗原液0.5mL,再加0.5mL稀释液,观察抗原是否有自凝现象。

  4.3判定

  4.3.1供判定参照比浊管制备方法见附录E(提示的附录)。

  4.3.2结果判定

  4.3.2.1凝集反应程度分为:

  参照比浊管,按各试管上层液体清亮度判读

  a)++++菌体完全凝集,%下沉,上层液体%清亮;

  b)+++菌体几乎完全凝集,上层液体75%清亮;

  c)十十菌体凝集显著,液体50%清亮;

  d)+凝集物有沉淀,液体25%清亮;

  e)—凝集物无沉淀,液体均匀混浊。

  4.3.2.2牛、马、鹿和骆驼1:血清稀释,猪、山羊、绵羊和狗1:50血清稀释,出现

  “++”以上凝集现象时,受检血清判定为阳性。

  4.3.2.3牛、马、鹿、骆驼1:50血清稀释,猪、山羊、绵羊、狗1:25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集现象时,受检血清判定为可疑反应。

  可疑反应家畜经3周一4周后重检,如果仍为可疑,该牛、羊判为阳性。猪和马经重检仍保持可疑水平,而农场的牲畜没有临床症状和大批阳性患畜出现,该畜被判为阴性。猪血清偶有非特异性反应,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必要时应配合补体结合试验和鉴别诊断,排除耶森氏菌交叉凝集反应。5动物布病补体结合试验5.1材料准备

  5.1.1稀释液:0.85%生理盐水按常规方法配制。

  5.1.2绵羊红细胞悬液:采取成年公绵羊血,按常规方法脱纤、洗涤、离心,用稀释液洗涤3—4次,最后二次以0r/min离心沉淀l0min,取下沉的红细胞泥,以稀释液配制成2.5%红细胞悬液。

  5.1.3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溶血素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5.1.4受检血清:收集和处理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5.1.5溶血素:效价测定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

  5.1.6补体:采集及其效价测定方法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5.1.7抗原:效价测定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5.2操作方法

  5.1.7.1将1:10稀释经灭能(见附录A)的受检血清加入2支三分管内,每管0.5mL。5.1.7.2其中一管加工作量抗原0.5mL,另一管加稀释液0.5mL。5.1.7.3上述2管均加工作量补体,每管0.5mL,振荡混匀。

  5.1.7.4置37℃一38℃水浴20min,取出放于室温(22℃一25℃)。

  5.1.7.5每管各加2单位的溶血素0.5mL和2.5%红细胞悬液0.5mL。充分振荡混匀。5.1.7.6再置37℃一38℃水浴20min,之后取出立即进行第一次判定。

  5.1.7.7每次试验需设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抗原、溶血素和补体对照。主试验各要素添加量和顺序如表1。

  表1布鲁氏菌病补体结合试验的主试验mL

  5.3判定

  5.1.7.8第一次判定,要求不加抗原的阳性血清对照管,不加或加抗原的阴性血清对照

  管,抗原对照管呈完全溶血反应。

  5.1.7.9初判后静置12h作第二次判定,第二次判定时要求溶血素对照管,补体对照管呈完全抑制溶血。

  5.1.7.10对照正确无误即可对受检血清进行判定,受检血清加抗原管的判定参照标准比色管记录结果。标准比色管的制备方法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5.1.7.11判定标准:

  0—40%溶血判为阳性反应;50%一90%溶血判为可疑反应;%溶血判为阴性反应。

  牛、羊和猪补体结合反应判定标准均相同。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受检血清的采集和处理

  以常规方法采血和分离血清。用稀释液(5.1.1)将血清作1:10稀释,按表B1规定的水浴灭能。

  表A1各种被检动物血清的灭能温度和时间

  附录B

  (标准的附录)溶血素效价测定B1稀释溶血素

  取0.2ml含等量甘油防腐的溶血素,加9.8mL稀释液配成1:的基础稀释液,按表B1方法作进一步稀释。

  表B1溶血素稀释法ml

  B2按表B2加入各成份,而后37℃—38℃水浴20min。B3溶血素效价

  从水浴中取出,立即判定结果,用1:20补体0.5mL,在37℃—38℃水浴20min,能使2.5%红细胞液0.5mL完全溶血的最小量溶血素为溶血素效价或称一单位溶血素。以表B2为例,对照管均不溶血,1—6管完全溶血,测定溶血素效价为0倍。

  在主试验时溶血素的工作效价为滴定效价的倍量或称二单位溶血素,则工作效价为1

  倍稀释。效价测定后,2—3个月内可按此效价使用,不必重测。

  布病检测方法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人畜检测方法相同)

  一、实验前准备

  1、试管的准备

  ①把试管浸泡于带有洗涤剂的温水中30分钟,浸泡后用试管刷将其刷干净。先用自来水冲洗10遍,再用去离子水冲洗1遍②试管冲洗干净后倒置于篮子中,等水沥干后置干燥箱中,℃干燥3个小时(整个干燥过程需要5——6个小时)。

  ③实验前要配置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实验前要配置的石炭酸生理盐水

  配置方法:称取0.5克石炭酸加入ml的生理盐水中℃高压30分钟。

  2、试剂的准备

  ①标准抗原:按照说明书使用。使用时充分摇匀,用稀释液作1:20(工作浓度)稀释。

  ②标准阳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③标准阴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3、被检血清

  ①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

  血清必须新鲜,无明显蛋白絮凝物、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②运送和保存血清样品

  防止血清冻结和受热,以免影响凝集价。若3d内不能送到实验室,可用冷藏方法运送血清。

  二、试验操作过程

  1、确定被检血清的稀释度

  牛、马、骆驼稀释用1:50、1:、1:、1:(4个稀释度);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1:、1:(4个稀释度)。大规模检疫时也可用2个稀释度,牛、马、骆驼用1:50、1:;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为测定强阳性血清效价,稀释度可以增加。

  2、稀释被检血清:猪、山羊、绵羊和狗血清的稀释

  ①每份被检血清用4支试管,标记检验编号后第I管加1.15mL稀释液,第2-4管各加人0.5mL稀释液。

  ②取被检血清0.1mL,加人第1管,充分混匀后吸弃0.25mL。③从第1管中吸取0.5mL加人到第2管,混合均匀后,再从第2管吸取0.5mL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0.5mL,稀释完毕。

  ④从第1至第4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1:。

  3、加抗原

  将0.5mL抗原抗原(1:20)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猪、羊或狗的血清稀释则依次变为1:25,1:50,1:,1:;牛、马和骆驼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1:。各反应管反应总量为1mL。

  4、设立对照:每次试验都应设立下列对照。

  ①阴性血清对照

  阴性血清的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被检血清同②阳性血清对照

  阳性血清的最高稀释度应超过其效价滴度,加抗原的方法与被检血清同。③抗原对照

  在0.5mL稀释液中,加0.5mL抗原(1:20)5、比浊管的配置

  每次试验均须配制比浊管,作为判定凝集反应程度的依据。先将抗原(1:20)用等量稀释液作一倍稀释,然后按表1配制比浊管配制比浊管。

  表1比浊管的配制

  6、感作

  所有试验管充分震荡后,置37℃温箱20小时7、结果判断

  确定每份被检血清效价:比照比浊管判读,出现“++”以上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血清凝集价。

  ①结果判定

  当阴性血清对照和抗原对照不出现凝集(一),阳性血清的凝集价达到其标准效价士1个滴度,则证明试验成立,可以判定。否则,试验应重做。

  ②牛、马和骆驼于1:10。血清稀释度,猪、山羊、绵羊和狗于1:50血清稀释度出现“++”以上的凝集现象时,被检血清判定为阳性反应。

  三、试验后的处理

  1、试管的处理

  把所用试管必须高压处理(℃高压30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彻底洗涮干,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置框中沥干,干燥(℃干燥3个小时),保存备用。

  2、配置好而未用完的抗原及其盛装其瓶子的处理

  瓶子连其抗原一同高压灭菌(℃高压30分钟),后清洗干净以备用。

  3、试管架的处理

  把试管架上带有样品标记的符号用无水乙醇彻底清除掉,后用自来水把试管架冲洗干净,晾干、保存备用。

  布病治疗

  (一)西医药治疗

  ?适用于急性、亚急性期的治疗

  ?1、抗菌素治疗

  ?①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mg,饭前顿服,每天一次;强力霉素每天mg,饭后顿服,首次加倍,每天一次。21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应用此疗法,复发率很低。

  ?②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一般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最常用的是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用法大致相同,每日2g,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g,分两次肌注。一般治疗48—7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平均退热期为5—7天。

  ?2、对症治疗

  ?头疼或失眠者,口服止痛剂或镇静剂,如复方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或服退热剂。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每日2~3次;也可口服昆明山海棠片,每次2片,每日3次。局部关节腔积液时,可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其内积液,注入链霉素0.1~0.2g,1~2周注射1次。某些固定性关节痛及神经痛,可采用封闭疗法,常用药物为0.25—0.5%的奴佛卡因,一般注射3—5次为宜。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每次注射3—5ml;腕、踝关节每次注射1—3ml。

  (二)中医中药治疗

  ?急、慢性布病均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慢性期病人效果较抗菌素明显。慢性期布病大致分虚证型、血瘀型、痹症型、湿热型。治疗原则为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蠲痹活络及清利湿热。具体治疗方剂较多,常见有如下方剂:

  ?1、益气养阴煎。黄芪25g,党参25g,白术25g,生地25g,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5—15g,山药25g。

  ?2、血府逐瘀汤。当归15g,生地15g,桃仁20g,红花15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5g,甘草10g,桔梗7.5g,川芎7.5g,牛膝15g。?3、身痛逐瘀汤。桃仁15g,红花15g,地龙15g,秦艽15g,仓术15g,

  黄柏10g,乳香10g,没药10g。

  ?4、加减蠲痹汤。羌活15g,独活15g,秦艽15g,当归15g,川芎15g,寄生15g,海风藤15g,五加皮10g,木香15g,木瓜15g,焦杜仲10g,牛膝10g,防已10g,川断5g,红花5g,赤芍10g,姜黄10g。

  ?5、加减独活寄生汤。独活15g,寄生15g,秦艽15g,当归25g,赤芍15g,牛膝15g,党参25g,黄芪25g。

  ?目前我省多用“布病灵”,效果可以。

  ?(三)疗效判定

  ?1、近期疗效判定

  ?(1)治愈

  ?①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②体力和劳动能力恢复;

  ?③原有布鲁氏菌培养阳性者,应两次(间隔半个月至一个月)细菌培养转阴。临床化验检查各脏器功能均正常(布病血清学反应不一定转为阴性)。

  ?(2)基本治愈

  ?①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②体力和劳动能力基本恢复;

  ?③原布鲁氏菌培养阳性者,两次细菌培养转阴。

  ?(3)基本好转

  ?上述三项指标达到两项者,或一、二项指标比治疗前有好转。?(4)无效

  ?①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或无变化者;

  ?②治疗后有短期症状改善,但停药两周又复发者。

  人间布病中医治疗方案

  布鲁氏菌病属于中医湿热痹症,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可纳入湿热疫病范畴。本病系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初期以发热或呈波状热,大汗出而热不退,恶寒,烦渴,伴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继而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低热,自汗盗汗,心悸,腰腿酸困,关节屈伸不利等。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筋、肌肉、关节,耗伤肝肾等脏腑。

  一、急性期中医辨证治疗:

  1.寒热错杂型:临床表现:头疼恶寒,或微恶风寒,或往来寒热,关节疼痛,身重少汗,身热不扬,午后较重,胸闷不饥,口不渴,苔薄白或厚腻,脉濡缓。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参考方药: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柴胡15克,葛根20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通草6克。水煎服1日1剂。加减:肌体关节疼痛加桑枝20克;呕恶欲吐加生姜6克,竹茹6克;热邪转盛加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

  2.湿热侵袭型:临床表现:但热不寒,发热自汗,汗后其热不午后热甚,肌肉或关节疼痛,或见肿胀。头痛,身体沉重,渴不多饮。或睾丸肿大疼痛,小溲赤涩,大便秘结,面色微红而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透邪,利湿通络。参考方药:黄芩12克,滑石30克,栀子12克,茯苓皮12克,白蔻仁10克,杏仁10克,郁金10克,薏米仁30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加减:关节肿胀疼痛加防已12克,穿山龙15克;热邪炽盛加黄连10克,连翘12克;湿邪偏盛加厚朴10克,猪苓10克

  3.湿热瘀阻型:临床表现:头昏头痛,身热夜甚,心烦不宁,不欲饮,面赤唇焦,精神不振,汗出,周身关节疼痛如刺或挚痛不得屈伸,甚至鼻衄,发斑,肝脾肿大,舌有紫斑脉沉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参考方药:金银花24克,银翘24克,当归尾6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10克,青蒿10克。加减:睾丸肿大加荔枝核15克,川楝子12克,龙胆草12克;肝脾肿大加丹参30克,柴胡6克;肌体关节疼痛加穿山龙15克。乏力倦怠,盗汗,午后发热加鳖甲30克,秦艽10克,知母12克,地骨皮12克。

  二、慢性期中医辨证治疗:

  1.寒湿涸结型:临床表现:乏力,或有汗出,四肢发凉,形寒怕冷,筋脉拘急,肌肉酸麻,腰、脊、髋、骶、膝等关节疼痛,屈伸艰难,得热痛减,或大便溏稀,小便频或清长,舌体胖大,舌质淡黯红,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治法:温阳散寒,利湿止痛。参考方药:炮附片10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杭芍16克,木瓜30克,穿山龙15克,鸡血藤12克,黄芪15克,炙甘草10克。加减:关节疼痛较甚加附片至15-30克(先煎);腰腿疼痛加杜仲12克,狗脊12克;肢体酸麻加当归12克,地龙10克。

  2.阴血亏虚型:临床表现:乏力,盗汗或自汗,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头昏眩晕,五心烦热,腰膝等关节或肌肉酸痛,或游走不定,肢体麻木,消瘦,或妇女少经等。舌质淡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而数。治法:滋阴化湿,养血通络。参考方药:生地12克,当归10克,杭芍16克,女贞子12克,枸杞10克,红花10克,桑枝15克,穿山龙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10克。加减:阴虚火旺盗汗严重者加地骨皮12克,五味子10克;心悸怔忡严重者加酸枣仁15克,龙骨30克;头昏眩晕严重者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

  3.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较著,自汗盗汗,食欲不振,面无华色,头疼头晕,气短心悸,倦怠喜卧,或午后热甚,肌肉酸麻,关节疼痛,舌质,少苔,脉细无力或虚浮。治法: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参考方药:党参16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白术12克,五加皮10克,穿山龙12克,甘草6克。加减:阴虚身热耳鸣加黄精12克,枸杞子10克;脾虚纳呆加焦三仙各12克;腰膝疼痛加牛膝15克,川断12克。

  4.血瘀脉络型:临床表现:乏力,精神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如刺,或痛有定处,或游走窜痛,或见肿胀,肢体麻木,活动受限,或见皮下紫色斑纹,面色晦暗,或妇女痛经。舌质黯红,苔白,脉沉细。治法: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参考方药: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丹参30克,香附6克,秦艽12克,穿山龙12克,甘草6克。加减:寒胜肢体关节冷痛加桂枝10克;湿胜关节肿痛加防已12克,炒苍术10克;气虚乏力严重者加黄芪30克。

  三、中医适宜技术:

  1.外治法:在局部疼痛部位,可进行中草药药渣足浴、熏蒸、热奄包及塌渍等方法治疗。

  2.中医脐疗法:盗汗用五倍子5克,何首乌5克,同研细面后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外盖无毒塑料纸或纱布,胶布固定。1日1换。连用5-6日。

  3.针灸疗法:取穴:大椎,足三里,合谷,风门。恶寒发热加曲池,内关,太冲;阴虚内热加三阴交,气海,中脘;肘关节疼痛加曲池,手三里,尺泽;指关节疼痛加外关,八邪;髋关节疼痛加秩边,环跳;膝关节疼痛加膝眼,阳陵泉等;并发睾丸炎加三阴交,行间,侠溪等。用毫针刺法,均用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关节疼痛怕冷,可以用艾条局部熏灸治疗。关节肿胀疼痛者,可以局部拔火罐治疗。

  4.中药药膳:黄芪炖猪蹄:黄芪30克,葱克,猪蹄2个,盐适量。每3日1次,共炖烂佐餐食用。补中益气,通经补血,适用于气血虚损,经络不畅,肢软乏力,精神不振等布病食用。养阴酸梅汤:乌梅6个,大枚,冰糖少许。放入随身杯,冲入沸水,1分钟后倒掉水。再次冲入沸水,焖20分钟后当茶喝,可以反复冲泡。清虚热,养气血。可以改善布病患者睡觉出汗较多等问题。生脉茶:西洋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大枣5枚。将以上材料均匀打碎,每日取适量冲泡饮,冲泡时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则味道更佳。益气养阴,生津,开胃消食。适用于阴虚、气阴亏虚的布病平时饮用。

  布病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

  本病的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潜伏期7~60日,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一年以上发病。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日内发病。

  分类

  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一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多缓起,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5%~%)、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日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

  关节疼痛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侧有化脓。局部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也较多见。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

  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次要症状有头痛(30%~84%)、神经痛、肝脾肿大(约50%)、淋巴结肿大等,皮疹较少见。

  二慢性感染特点为:①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②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多日的低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如药物的疗程不足,则复发率可达10%~40%,高于未接受特效治疗的患者(6%~10%)。经彻底治疗3年后再发病者称为再感染。

  布病在人与人之间能传染吗

  布病是在人畜之间传染,但人与人也会传染,因为人得了布病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俩人在过性生活时也会传染

  布病(布鲁氏菌病)防护常识

  一、什么羊携带布病菌?

  公羊睾丸异常肿大、母羊流产。

  感染布病的活羊可从乳汁、尿液、粪便、胎盘中排出布病菌,特别是当母羊出现流产时,胎衣、死胎、羊水中会带出大量布病菌。

  二、人是如何被感染布病的?

  1.经受损皮肤入侵感染,如割伤、擦伤等;

  2.呼吸时带入含有布病细菌的空气;

  3.工作结束未彻底清洗消毒,布病菌污染水、食品。

  三、如何预防被布病感染?

  1.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生活习惯;

  2.工作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工帽、穿工衣、工鞋;

  3.工作结束,要按公司要求做好手及裸露在外的手臂、工艺器具、工服、工鞋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熟知操作工艺,避免工艺不熟而造成的割伤、划伤。不慎受伤,要立即离岗进行消毒包扎,做好防护后(比如佩戴一次性手套)才可上岗,否则离开本岗位;

  5.工作期间禁止吃零食、抽烟等。

赞赏

长按







































白斑专科著名医院
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yy/102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