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预防 >> 记住这六点,缓解脚后跟痛不吃药
脚后跟痛
医学上称为足跟痛,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造成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有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生活中跟骨骨刺引起的脚后跟疼最为常见。
“骨刺”
其实“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医学名称叫「骨赘」,是骨的一种代偿表现。骨赘可存在于身体的各个关节处,这与衰老、长期保持某个固定姿势、长期磨损等有关。当存在以上问题时,在人体承重部位如腰椎、膝关节、脚后跟就会出现炎症,刺激骨的代偿性生长,也就有了骨赘。
很多人认为骨赘有害无利,一旦发现就应立即去除。实际上骨刺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长期腰痛,几年后腰痛好转了,结果拍片发现腰椎长了骨赘,增加了腰椎的稳定性。因此不要太介意骨赘的存在,它的出现只能说明组织需要它。有问题的是需要它的组织,比如脚后跟。其实,炎症才是大多数脚后跟疼的主要原因。
“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让医生排除骨折、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的可能。可以试试如下方法:
穿换双合适的鞋或鞋垫吧,不要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合不合脚,穿上才知道。脚后跟疼痛,建议穿运动鞋或厚底坡跟鞋,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有些硬的皮鞋之类会造成脚后跟疼痛,这时候换一双稍微软一点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软的那种布鞋,建议穿休闲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软一点有弹性的鞋垫。如果一定要穿平底鞋,那就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走路时尽量选择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软的草坪。
吃肾有毛病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补肾对治疗脚后跟疼痛也有帮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莲子粥、阿胶等补肾的食物。多喝牛奶豆浆等补钙。
泡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脚底,疏通经脉,而且在平时注意对脚部保温,穿质量好一点的袜子,尤其是晚上睡觉要将脚包好,或者用暖脚袋。
敷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的发生,保护身体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而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促进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建议冷、热敷每次15~20分钟,一天2~3次。最好隔层毛巾,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动可以适当对跟腱及脚底筋膜的拉伸训练,具体方法包括:
毛巾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腿伸直,用一条毛巾环绕患侧足底,双手握住毛巾进行脚踝的牵拉训练。
踩台阶牵拉训练
前脚掌踩在台阶边缘,患侧脚后跟缓缓向下落,直至感到脚底和跟腱牵拉感。
按摩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患脚放到对侧的膝关节上方。先进行小腿肌肉的放松按摩,然后用手握住脚趾掌侧,往背侧牵拉。
注意:每次训练,次数不在于多,而在于动作标准,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建议每天练习3组,每组做10下。训练贵在坚持。
防体重过重是诱发脚后跟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达到预防作用。
如果通过以上处理,你的脚跟疼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不要犹豫,赶紧找医生吧。
北京能治白癜风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