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CaseReport:Lameness,generalisedmyopathyandmyalgiainanadultcatwithtoxoplasmosisDanielRButtandSorrelJLangley-Hobbs.1.27摘要一只2岁的绝育短毛家猫,表现出四肢间歇性跛行18个月的病史。该猫四肢明显跛行。交替以弓背姿势用前肢脚趾行走和用腕骨背侧行走。猫走路时会不断发出嘶嘶声,且会暂时性地躺下,躺着时显得更快乐,疼痛更少。当不躺下时,猫更喜欢坐在后肢上,前肢不负重(所谓的袋鼠姿势)。体格检查发现双侧跟骨和跟腱触诊时疼痛,并且普遍敏感。检查显示肌酸激酶升高,弓形虫IgG滴度阳性,跟腱囊内中毒性嗜中性粒细胞炎症,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研究与弥散性肌肉疾病一致,而肌肉的组织病理学与慢性弥漫性肌肉病一致。关节穿刺样本和抗核抗体滴度正常。先前美洛昔康治疗无效。开始了6周的克林霉素治疗疗程;3天内见改善,3个月见临床缓解。该猫在20个月后仍保持临床正常。意义和新颖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关于猫弓形虫引起的肌病的组织病理学证实报道。该报告表明弓形虫病应被视为在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患有肌病或跛行的猫的鉴别诊断。关键词弓形虫,弓形虫病,原虫感染,肌炎,肌痛,滑囊炎介绍弓形虫是专性的细胞内原生动物寄生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猫和其他猫科动物是最终的宿主,而其他动物则是中间宿主。感染可先天性发生或通过摄入被感染的组织或猫孢子卵囊发生。食入孢子化卵囊后,孢蚴会在肠腔内脱囊并穿透肠细胞。孢蚴分裂成速殖子,可在机体的几乎任何细胞中繁殖,最终成囊为含有缓殖子的组织囊体。猫的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从嗜睡、发烧、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呕吐和腹泻等一般症状到更具体的呼吸道、眼部或神经系统表现。在猫中还报告了弓形虫导致的心肌炎。弓形体感染引起的多发性肌炎在人类中得到确认,在狗中也报道。弓形虫已被描述为猫肌病的一个潜在原因,并已骨骼肌内进行组织学鉴定。Lappin等报道了诊断为弓形虫的猫的肌肉疼痛,尽管在这些病例中没有组织病理学证实有肌病。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关于猫弓形虫引起的肌病的组织病理学确诊报道。病例描述一只2岁雌性绝育短毛家猫,表现出6个月的双侧前肢间歇性跛行、后肢间歇性的“蹦跳”步态、上楼梯困难、跳跃困难和偶尔发声—被怀疑与疼痛有关。休息后步态较差,步行后步态改善。看诊前18个月,开始是右后肢跛行,随后出现左后肢跛行,此后逐渐消退。该猫自从12周大以来,就一直归主人所有,没有离开英国,可以在户外活动,且被饲喂商业猫粮。美洛昔康(0.05?mg/kgPOq24h[Metacam;BoehringerIngelheim])在看诊前已间歇性使用数月,但效果有限。神经内科初诊时,休息时有右前肢跛行,随着行走而改善。双侧可触及轻度内侧髌骨脱位。神经学检查发现步态正常、姿势反应正常、脊髓反射正常、颅神经检查正常、脊柱触诊无疼痛。该猫以0.05mg/kg美洛昔康POq24h的疗程出院,建议限制活动。8周后,经骨科的随访检查,该猫四肢都明显跛行,尤其是前肢。在驼背的姿势下用前肢进行脚趾行走与用腕骨的背侧行走之间交替(图1a,b)。猫走路时会不断地发出嘶嘶声、暂时性地躺下,躺下时会显得更快乐、疼痛也更少。当不躺下时,猫更喜欢坐在后肢上,前肢不负重(图1c;所谓的袋鼠立场)。疼痛的来源无法定位在前肢,但是在跟骨周围触诊和双侧跟腱止点有可重复的疼痛反应。鉴别诊断包括弥漫性神经肌肉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多关节炎),或感染性疾病(如弓形体病)。图1(a)左前肢脚趾弯曲行走。(b)左腕背侧负重。(c)后肢向后坐,前肢不负重血液学无异常。血清生化显示肌酸激酶轻度升高(U/l;参考区间50–U/l),但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猫白血病病毒(FeLV)和猫免疫缺陷病毒(FIV)血清学阴性。抗核抗体(ANA)和弓形虫IgG和IgM的血清学尚在研究中。静脉注射5μg/kg右美托咪定(Dexdomitor;Zoetis)和0.02mg/kg丁丙诺啡(Buprecare;Animalcare)以镇静猫,并IV加用丙泊酚(PropofloPlus;Zoetis)。肘部和前臂的X线无明显变化。跗骨X线显示从左跟骨屈肌面足底远端突出一小骨刺,双侧跟骨近端粗隆足底面有轻微起伏,双侧跟骨粗隆及跟骨远端及跟腱处有轻度软组织肿胀。这些变化被认为是轻度的和非特异性的。左膝、左肩、左腕和左跗骨关节穿刺无明显变化(图2)。肌内注射50μg/kg阿替美唑(Antisedan;Zoetis)解除镇静。图2跟腱囊液的细胞学检查可见嗜中性粒细胞含有鸭卵蓝色细胞质内含物(最左侧)(怀疑是狼疮细胞或杜勒小体D?hlebodies)该猫在进一步检查之前已住院,并接受0.02mg/kg丁丙诺啡静脉注射q6-8h和0.05mg/kg美洛昔康POq24h。这种治疗没有改善。在用药0.2mg/kg美沙酮(Methadyne;Jurox)IV和5μg/kg右美托嘧啶IV的预用药后,用异丙酚IV诱导麻醉并用异氟烷(IsoFlo;Zoetis)和氧气维持麻醉。围手术期静脉注射头孢呋辛20mg/kg(Zinacef;GlaxoSmithKline)。左胫骨运动神经、左尺骨运动神经和左胫骨感觉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velocity,NCV)均在正常范围内。所有F波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内。感觉神经研究也正常。左尺侧腕屈肌、左肱二头肌、左冈上肌、左腓肠肌、左颅胫肌和左臀中肌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显示插入电位增加。左桡侧腕长伸肌、左三角肌和左三头肌自发活动增强。左侧冈上肌的插入电位增强,自发活动略增强。左掌骨间肌、左半膜肌、左股二头肌和左股四头肌均未见电不稳定。NCV和EMG的表现与弥漫性肌肉疾病相一致,在胸部近端肢体和远端骨盆肢体肌肉中更为严重。没有继发性髓鞘紊乱的轴索病被认为可能性较小。表1总结了肌电图的结果。从左侧跟腱滑囊中抽取的液体样本与对侧的发现一致:嗜中性粒细胞炎症,胞浆内包涵体被怀疑是狼疮细胞或杜勒小体。取右侧冈下肌、右侧肱三头肌、右侧桡侧腕伸肌、右侧胫骨颅骨肌和右侧腓肠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弓形虫PCR。这只猫出院后每24h服用0.05mg/kg美洛昔康PO,等待结果。使用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进行的弓形虫血清学检查发现,IgG滴度显着升高为1:(RI1:50),IgM滴度为临界1:25(RI1:25)。ANA滴度为阴性。克林霉素(Antirobe;Zoetis)以19.2mg/kgPOq12h开始服用,同时继续服用0.05mg/kg美洛昔康POq24h。每一个肌肉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慢性、中度肌病,并伴有肌纤维吸收。右肱三头肌的PCR检测未发现弓形虫DNA。在开始克林霉素治疗后的三天内观察到了改善。开始克林霉素治疗2周后,弓形虫血清学检查发现IgG滴度明显升高(1:),IgM滴度轻微升高(1:50)。经过6周的克林霉素疗程后,该猫复诊。猫主形容偶尔有前肢跛行,但其他方面明显改善。猫更乐于社交了,会和家中另外的猫一起玩,并且不异常发声。经检查,猫的走路相对正常。没有脚趾行走,没有在腕背上行走,也没有坐在后肢上。跟腱囊轻度肿大,右侧更明显,触诊有些不适。眼科检查发现小的脉络膜视网膜疤痕可能与弓形虫病变有关。没有活动性病变的证据,也没有眼科神经病变。停止克林霉素,美洛昔康以相同剂量继续治疗3周。在完成克林霉素治疗后13周重复进行了弓形虫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IgG滴度阳性为1:,IgM滴度正常为1:20。停止治疗后20个月,对猫进行了随访检查。猫主告知,自克林霉素开始治疗后的三个月,临床症状已完全缓解。自那以后,这只猫没有接受任何药物治疗,也没有复发的临床症状。经检查,步态正常,没有跛行迹象。猫可以从椅子和诊台上跳下来。双侧跟骨点触诊有轻度不规则,但跟腱无肿胀,髌骨无脱位。其余体格无异常。讨论该病例报告描述了成功治疗患有怀疑由弓形虫病引起的全身性肌病的成年猫的治疗方法。猫的获得性全身肌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免疫介导性多发性肌炎、感染性多发性肌病、低钾血症性多发性肌病、维生素E缺乏和继发于少饮的高钠血症。猫的遗传性肌病可能是由肌肉萎缩/营养不良、杆状体肌病、骨化性肌炎、先天性肌强直和糖原贮积病引起的。也有报道11例诊断为胸腺瘤的猫患有多发性肌炎。炎性肌病的诊断标准包括存在相容的临床体征、肌酸激酶升高、记录肌肉膜不稳定的肌电位图EMG和肌肉炎症的组织病理学证据。诊断免疫介导性多发性肌炎需要排除其他可识别的原因。关于猫的肌病的感染原因的报道很少。Poonacha等描述了一例肌炎,累及一只6月龄雌猫的横膈肌、胸肌、肋间肌和腹腹肌。经尸检发现肌炎,直接荧光抗体检测出梭状芽孢杆菌和败血性梭菌。在通过实验感染FIV的6只成年猫中,通过组织病理学鉴定了肌病。Jokelainen等在2只提交尸检的全身弓形虫病猫的骼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鉴定出刚地弓形虫;也在组织学上鉴定了弓形虫。据报道,根据血清学、临床症状和对克林霉素的反应,诊断出弓形虫病的猫中有3/15只患有肌肉疼痛。然而,在这些病例中没有进行组织病理学证实肌病。通常,肌病似乎不是猫弓形虫病的典型表现。相反,肌病通常与狗的弓形虫病有关。Evans等在诊断为炎性肌病的16/51只狗中检测到了阳性血清弓形虫滴度,其中5只仅用克林霉素治疗即完全康复。在人类文献中也有许多与弓形虫相关的多发性肌炎的病例报道。该病例符合Podell所述的炎性肌病的诊断标准。该的步态异常,四肢跛行,肌酸激酶升高,肌电图与弥散性肌肉疾病一致,组织病理学与弥漫性和慢性肌病一致。可根据以下血清学证据对弓形虫进行初步的死前诊断:近期或活动性感染,包括高IgM滴度,或治疗后IgG滴度增加或减少4倍或更多;排除其他病因;抗弓形虫药物后的临床改善。在治疗前,血清学检测到临界IgM滴度,但IgG滴度强阳性。治疗后,IgM滴度正常,IgG滴度降低四倍。IgM在疾病中可能出现得更早,但下降的速度比IgG抗体快,而IgG抗体通常会持续终生。因此,IgM阳性对于诊断是不必要的;IgG阳性、IgM正常可能表明以前曾接触过或当前感染。Lindsay等描述了一例猫的脊髓弓形虫病,其IgG滴度为1:,IgM滴度正常;死后尸检,对含有破裂的原生动物囊体的脊髓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确认了弓形虫。组织病理学上未鉴定到弓形虫,PCR阴性。但是,PCR仅在右肱三头肌肱肌活检中进行。Montoya等先前曾讨论过由于组织囊体数量少,寄生虫稀少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导致弓形虫PCR敏感性降低的可能性。同样,Evans等在5只被诊断为弓形虫导致全身性肌病的狗中,也没有在组织病理学上发现任何弓形虫有机体。关于其他鉴别诊断,分别由于ANA滴度为阴性,关节穿刺样本无明显异常和NCV正常,排除了不太可能出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关节炎和神经系统疾病。鉴于ANA滴度阴性,跟腱囊液中发现的嗜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包涵体更可能是杜勒小体而不是狼疮细胞。杜勒小体是内质网的聚集体,呈灰蓝色细胞质沉淀。它们在猫中很常见,是与炎症或感染相关的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一种。据我们所知,滑囊炎不是弓形虫病的一个特征,弓形虫病以前在兽医或人类文学中已有报道。猫弓形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克林霉素、甲氧苄氨磺胺和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是文献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疾病表现的成功结果报告。Cuco?等使用克林霉素成功治疗了具有眼或神经系统形式的弓形虫的20/22猫。Simpson等在疑似由弓形虫引起的心肌炎中成功。Dubey和Prowell用它成功治疗了患有与弓形虫相关的厌食、嗜睡、腹泻和呼吸困难的猫。在本例下,开始克林霉素治疗后3天内有所改善,开始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这进一步支持了诊断。在整个疗程中,美洛昔康与克林霉素一起使用;然而,在开始克林霉素治疗之前,长时间单独使用美洛昔康的改善非常有限(如果有的话)。该病例支持克林霉素治疗猫刚地弓形虫引起的肌病。Lappin等还报道了在三只表现出肌肉疼痛的猫中使用克林霉素来解决弓形虫的问题。克林霉素也已被用于成功治疗犬弓形虫引起的肌病。结论本病例符合诊断炎性肌病和弓形体病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除克林霉素给药后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和最终缓解外,还强烈支持弓形虫病是引起肌病的原因。该病例强调了在猫的肌病情况下需要考虑弓形虫的鉴别诊断,而在没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弓形虫病应被视为猫的跛行的鉴别诊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ys/135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