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套理论初探

医院

崔秀芳

《中国针刀》总第20期ChineseAcupotomology

满意的疗效是临床医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某种疗法是否得当,治疗原则是否正确及医生是否高明的重要砝码。但是,要取得满意的疗效,仅仅有医生的治疗原则和采取的治疗方法,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还不够,还有许多主观的因素会对疗效产生影响;比如,医生的专业素养,患者的体质状况、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等均会影响疗效。以下是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一、对疾病的诊治态度

什么是“疾病”?

因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界定,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完全的概念令人信服。但被公认的是: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是物质结构或功能协调或是信息指挥发生异常的状态。

对于疾病的认识,中医和西医有根本的区别。西医因受西方工业化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把有思维的人当成机械看待,在对人的病理生理上的认识过于机械、往往力求找到病因,而西医的病因病理又越来越趋向于细微化,从细胞水平找到了分子水平,这样的细化似乎是找到了“根”,但孰不知,“皮之不存,毛之焉在”,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存了,在这样的认识观念下,治疗就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这样的认识观就没法不片面;那么,片面的认识所获得的诊断又怎样能治愈疾病呢?这就是以往在西医出现的、诊断明确、病因明了、但是无医治的方式,例如,西药对病毒侵袭性疾病的无奈和对癌症、肿瘤的治疗的手足无措,就当前用的化学治疗往往也是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组织细胞。其结果是,不治还好,越治越惨。最近有权威机构报导:“在世界范围内,因治疗不当和过度使用抗癌化学治疗药物死亡的患者占癌病死亡率的一半还多”。反过来,我们也见到不少患肿瘤的人,经过生活方式的“趋良化”,加之注重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中药治疗而痊愈者。

中医在认识疾病所持的观点与西医不同的是不是以找到病为目的,是把疾病居于人体这个整体之中看待的,是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去认识疾病的本质的。中医认为“疾病”是“阴阳平衡失调”,如果“阴阳平衡”了,就是“健康态”。因此,是以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为第一目的。千百年中医临床告诉我们再清楚不过了。

那么,我在用针刀治疗疾病的实践中,对病理生理学与人体生命的看法有了些新的认识。人体是一个具有强大自我修复能力的机体,只要在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范围之内,机体就可以自愈“疾病”,而我们医生仅仅是起到一些恰当的帮助作用而已。一定要把我们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去施治。也就是说,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救世主”,而要以“患者为本”,想办法让患者发挥自身的修复能力,尽量的少一些西医一贯秉承的“除恶务尽”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体的“疾病”是完全可以由自身的“健康”能力去平息的,当实在无力抗衡时,医生也最好是“帮扶健康”,而不一定非要“替健康行道”。即医生的治疗任务就是将人体的各种病理变化调整到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内,不可以施加各种过多过分的治疗手段。造成“帮倒忙”的遗憾!持有这种认识指导临床保证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患有膝关节髌上滑囊炎,当地医生用针刀加封闭治疗,每隔5天治疗一次,用曲胺缩松40mg,在短时间内用了大量的长效类固醇激素治疗。引起月经失调,严重地大、小腿肌肉萎缩,四周亦长出胡须等严重的并发症,在当地无法控制,最终是我们用针刀加激能电摩帮助她很快阻止了肌肉继续萎缩。后经过三个月的自我激能电摩和功能锻炼而康复。

这个例证明确的告诉我们,髌上滑囊炎单纯用针刀就可以治愈的,如果一定要加局部封闭也必须适当。如果过度治疗会适得其反。医疗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充分说明过分过度的治疗有害而无益。所以,针刀治疗必须遵守治疗的疗程规律才能取得所期待的临床疗效。由于人们对于针刀疗法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加上病人想治好疾病的急切心理,再加上某些医生的误导,出现了不按疗程治疗任意更改疗程或出现不应该出的并发症,或改变、增加其他不应该加的治疗手段,所以延误治疗或出现不应该出的并发症,应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就针刀治病而论,也不是一次治疗点选择的越多越好,单位时间松解得越彻底越好,或间隔时间越短越好。近来有许多医生的治疗有追求选点越来越多,点松解追求彻底和缩短两次针刀时间间隔的倾向,我认为就脱离了针刀治病的本意了。治疗点在一个部位(如颈部)不超过6-8点为宜,同一时间内不超两个部位。即如果多部位同治,最好控制在25-30点以下。每点切割动作不宜过多。在粘连点的切割只要有一个突破口,再辅以手法,就会产生“撕布效应”,假以时间粘连可以自动解除。同一部位两次针刀治疗的时间间隔不应过短,至少要7天,最好15天为宜。

这是由组织损伤修复的过程决定的。15天组织修复塑形完成。再行下次治疗,才不至于导致治疗过度,影响机体的修复。因为,过度治疗,增加机体“对抗性调节”,产生新的致病因素。

再者,我们还认识到,平衡是动态的,是相对的,人体在恢复平衡状态时的自我调节功能不仅能够使人体病理变化得到抑制、缓解、对抗致病因素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在这种对抗性调节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致病因素,产生新的疾病,如人受到开放性损伤,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产生疤痕,纤维化,这种疤痕和纤维化,就会成为多种病理因素,再如,力平衡失调时,人体为对抗高应力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就使组织增生、硬化、骨化来抵制这种损害,但是,这种增生、硬化、骨化又成了一些新的疾病的致病因素等等。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同样的患者,不同的医生都是用针刀治疗却产生了不同的疗效,其差别可能就是诊疗思路的不同和对疾病的看法不同。全面和系统的对针刀医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理论找出规律,只有掌握规律,方法才有效。针刀疗法仅是方法而已,针刀医学的理论才是“针刀”的灵魂,这一支支冰冷的针刀怎么还有灵魂呢?那当然是医生给予的。也就是说明了,一个用针刀治病的医生仅仅会熟练的操作针刀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努力通过学习实践,领悟针刀医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规律、那么方法就是必不可少得了,“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针刀”这个“利器”达到满意的治疗疗效。

二、疾病疗效平台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作者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治疗某种慢性疾病时尤其是诸如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膝关节骨关节炎等,针刀首次疗效非常显著,而后的继续治疗,所留下的征象就没那么容易去除了,出现了疗效停滞现象,把这种现象叫做:“疾病疗效平台”。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到个这个现象的存在,会使医生和患者,对疾病的疗效评估更加切合实际,更加便于疗程的制定。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疗效平台”呢?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本人仅仅有些粗浅的看法,更多的探讨有待今后大家共同来做。

(一)治疗贵在坚持

治疗疾病,就像日常爬山一样(这也许是个不恰当的比喻),在起步时是较平坦的地段,加之体力足够,很轻松的就会走到半山腰了;此时,虽已剩下不到一半的路程,但那均是悬崖峭壁了。加之体力已消耗,剩余的路程就异常的艰难,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其余仅有10%的路程需要用比起初多10倍甚至是百倍的时间和力气才可到达顶峰。一旦到达顶峰,就是在很高高度上的“平地”了,如果就在快要到顶峰时坚持不下去了,那就会前功尽弃,留下来的除了困难还是困难。治病就像上述爬山,治疗之初,一些表象(这些表象往往暂时掩盖着实质性的征象),就象是平地,稍施之以方法治疗就会出现明显的疗效,这是疾病的转归所决定的一种自然现象。但余下来的往往是“顽疾”,就需要我们付出10倍甚至是倍的治疗时间和方法才可以征服“顽疾”。

(二)疾病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

就我们常治疗的颈肩腰腿痛而言。患者常常是多方求医问药,到了几乎无法可求时才找到我们,多数病程长、病情重,且多60岁以上的患者,或因病痛行动不便,肢体处于废用状态,这些患者尚且不谈还有其他病症绝大多数都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仅用针刀不能解决的。就算已考虑到了补钙有效的前提,有许多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是难以治疗的,就是我们能够解除了本专科问题,这个骨质疏松症没治愈,患者就一定会留下相关征象,这便是顽疾之一。再举一例子,常常会有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患者,或初用针刀治疗也很见效,但总是不能消除全部征象,实际上这些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据我们调查患糖尿病的患者或有“隐性糖尿病”的患者,常伴有肩周炎,这些患者只要糖尿病一天不愈,肩周炎就不会治愈。出现疗效停滞或病情反复是必然。象这样的例证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疾病的转归决定了彻底修复的时间

在临床中,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一般来说,首次治疗症状去除较多,但是,第二或第三次治疗患者常常反映疗效不明显,此时,我们一定要明确告知这是疾病转归决定的,这类病的转归有几方面,1、经一段时间正确地治疗治愈;2、好转;3、无效;4、病情未得到控制加重。这样一来,就按照医患都希望的第一种转归,也不是“针”到病除的,一定要给出疾病恢复的时间,这类疾病的恢复时间至少需要三个月。何况,还有其他三种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不能一味夸大疗效,或总是不切实际的认为仅用针刀治疗1次或2次就可以治好多年不治的顽疾。一旦给了患者这样的误导,给了他们过高的期望值,其结果往往导致患者对针刀疗法的否定和对医生产生怀疑和失去信心。

(四)疾病的病程决定了康复的时间

任何一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都有很长一端“潜伏期”,其实,并不是“得病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应该是“得病如抽丝,病去如山倒”,就我们治疗的许多病,如颈椎病,腰突症、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等,均是日积月累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有些病的病程可长达10-20年不等,怎么可以在几天或1-2周就能治好呢?就上述这些病一般都需要用2-3个月的临床治愈期,多数是在3-4个月。这也应了人们常常说的一句话:“伤筋动骨一百天”。其实,肌和韧带组织的新陈代谢周期大约是天,从这个意义上讲,疗效平台就是组织恢复所需的时间。

(五)痛苦易忘是组成疾病疗效平台的因素

患者主观上的感觉构成了疗效评价的成分,人类在适应环境和社会时,经常会遭受攻击或意外,在完成生活和工作的劳作时又难免不受损伤,这些均给人们痛苦的感受。甚至是巨大的痛苦,如严重的外伤、剧烈的病痛等等,常常令人痛苦难忍,可当制止了这些痛苦时,人们很快就忘记了以往的痛了,例如我们曾经治愈了一个严重腿痛的记者,在一个月后复诊时,他竟然说已经想不起当时是怎么疼得了。还有产妇分娩时的剧痛,一旦婴儿降生,当她们笼罩在得子的幸福之中时,早已把刚才的阵痛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说明人类存在着“痛苦易忘”现象。我认为这是好事,假设我们把经受过的痛苦都累加起来,念念不忘,难以想象会怎样?也许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所以,我认为“痛苦易忘”对我们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当明确的知道患者会有这种自然的心态时,就会预料到,二次治疗从感觉上,会有误差的,往往会感到不如第一次疗效好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本人之所以提出“疾病疗效平台”,目的是提醒大家科学的看待针刀的疗效。

总有一个比你忙的人在学习!

视野延伸、拓展思维、博采众长、择善而从

针刀医学在美洲大陆落地生根!

——缅怀恩师朱汉章

大爱济社稷仁术渡苍生

哲学思想在针刀医学体系中的指导作用

针刀治疗颈椎病例调查分析及诊治规律

全国针刀医学高级专家班

五月针刀医学临床诊疗技术实战应用学习班

jshzzd∣针刀人之家长按,识别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藉尰闄?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摢涓渶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wh/41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