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

足跟痛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足跟痛最常见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时间第—、二步最痛,走几步後便可以逐渐缓解为特点的脚跟疼痛。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故而气血四未不达则发生足跟痛。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只要足跟着地或行走,足跟底就疼痛难忍。双侧足跟底疼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局部不热、不红、不肿。中医认为这是“肾阳不足”。

1足跟痛的五大症状

足跟痛的症状,由于疾病因素诱发的足跟痛症状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一、跟后滑囊炎:

跟腱附着部肿胀、走路时因鞋的摩擦疼痛加重。

跟骨后上方有软骨样隆起。

表面皮肤增厚,皮色略红,触之有囊性感,压痛阳性。

  

二、跟腱止点撕裂伤:

跟腱附着处疼痛、肿胀、压痛。

足尖着地无力。

足跖屈抗阻力试验阳性。

三、类风湿性跟骨炎:

跟后部及跟底部肿胀、疼痛,不敢承重,跛行。

体温可升高,血沉增块,类风湿因子阳性。

四、跖腱膜炎:

站立或走路时,跟下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放散。

久卧、久坐后突然起立时引起疼痛加重,稍加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走路较多疼痛又加重。

压痛点在跟骨跖面结节处。

五、跟下滑囊炎及跟骨脂肪垫炎: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面疼痛。

跟骨下方压痛。

按之有囊性感者为跟下滑囊炎,按之为肿胀性硬块感者为跟骨脂肪垫炎。但二者有时较难分清。

2足跟痛的预防方法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3中医疗法治疗足跟痛

特效穴位:承山、太溪、昆仑、水泉、照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操作顺序:

1、在阿是穴处行刺络拔罐法,留罐时间10-15分钟。

2、在承山、太溪、昆仑、水泉、照海、足三里、三阴交处行留罐法,留罐时间10-15分钟,足三里穴灸法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足跟痛效果较好,可按疗程坚持治疗,并可配合其他中西医治疗,以提高疗效。

2、疼痛较重时,不宜站立或行走,应多注意休息,以减少负重所致的疼痛。

3、平时宜穿软底鞋。

中医资料,免费送!!

为感谢大家对红杏林的支持,杏林君现特将非常珍贵的美容、减肥、丰胸、小儿推拿等中医资料全部免费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哦!只需三步即可免费获取哦!看下方!!

资料领取步骤

第1步:

将此文分享至朋友圈

第2步:

将分享截图下来

第3步:

凭截图在红杏林对话框里回复“领取”

即可获得价值万元中医资料

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灵枢针灸免费公开课视频哦!







































白癜风可以治吗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wh/40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