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滑囊炎专科治疗医院 >> 滑囊炎治疗 >> 女子援外8年辗转2国自学法语培养非洲中医
“在非洲工作八年,虽然艰苦,但我不后悔。”孙翠萍是山西长医院理疗科的一名医生,擅长中医针灸治疗,累计在非洲多哥执行援外任务长达8年。目前,她正在吉布提参加第五届援非工作。作为队里的“法语王”,孙翠萍自制法语课件,开办中医培训班,向非洲医护人员讲授中医针灸知识。图为孙翠萍给学员做针灸操作示范。
多哥广泛使用法语,中医又讲究望闻问切,为了更好地与非洲病患交流病情,对症治疗,孙翠萍苦学法语。不但两次在语言培训中获得老师和队员的赞誉,更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法语教材,大大提高了她的法语语法水平。大家都夸她是医疗队的“法语王”。图为孙翠萍给患病小儿进行推拿。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翠萍不仅能熟练地与当地人交流,更是队里的第二翻译,在她的帮助下,其他队员的法语提高也很快。医院的同事都对她竖起大拇指,“Vousparlezbienfran?ais.”(你的法语讲的很好)。
尽管有厨师随队,但远在异国他乡,队员们最想念的还是那地道的家乡味。山西人爱吃拉面,但多哥是不产小麦的,法国运来的小麦经由洛美加工而成,一回揉就上劲儿,特脆,按照传统工艺是做不出拉面的。一年多没吃拉面了,大家都惦记着想吃碗面。图为非洲多哥当地早餐,西红柿汁浇米饭。
这天散步时,孙翠萍突然想到了长治的烩面,“有了!我要给大家做一道改良的拉面。”先把面揉好,擀成厚片状,再抹上油,一片一片摆在盘中,盖上保鲜膜放到冰箱冷藏,这样就能避免回揉。第二天,孙翠萍终于做出了久违的拉面,让全体队员尝到了家乡的味道。看着大家吃得心满意足,孙翠萍心里也美滋滋地。
“法语王”巧遇“中国通”。“他最喜欢吃饺子和红烧鱼,和他聊天,总有种‘他乡遇故知’的错觉。”年8月,孙翠萍结识了卡拉地区卫生局局长KARABOU。他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每逢中秋或元旦时,还会邀请援非的中国朋友到家中做客。原来,KARABOU年轻时曾在中国沈阳学医7年,家中存有数本汉语版医学书籍,还有当时用法语记录的学习笔记,已经30多年了仍完好无损。图为孙翠萍与KARABOU一家的合影。
精湛医术结下异国情谊。一位法国女士曾因“右上臂疼痛,活动受限,活动时加重”前来就诊,医院均未好转,于是慕名找到了孙翠萍。孙翠萍检查后诊断为“三角肌下滑囊炎”。“针灸结合拔罐疗效甚好,但是中法两国存在文化差异,患者能接受中医吗?尤其是拔罐留下的印记,最容易引起误会。”孙翠萍有些担心。
于是,孙翠萍决定先在自己身上拔罐演示,再耐心解释,直到病患消除顾虑为止。经过12天的治疗,这位法国女士完全治愈,连连道谢。半年后的一天,孙翠萍在散步时再次遇到了这位病患,她一见到孙翠萍就高兴地轮起了胳膊,表示已经完全康复。她还热情地邀请孙翠萍到家里做客,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图为两人合影留念。
医疗队的医术得到广泛认可,邻国的病患也慕名而来。但援非医疗是有限的,授之以鱼终究不如授之以渔。针灸治疗经济、便捷、疗效独特,很适合条件艰苦的非洲人民。孙翠萍有了新的想法,“我要给当地医护人员讲授中医针灸学,培养一批正规的针灸专业技术人才,医院、各基层,帮助更多的非洲人民解除病痛”。
有了这个信念,孙翠萍就开始实施行动。首要任务就是备课。中医的医学术语都要翻译成法语,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时间,孙翠萍牺牲休息时间,刻苦钻研。经过14个月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她终于制作完成了中医针灸法语教学PPT课件。年12月,她正式开始给助手授课,每天坚持讲授2个小时。如今已有数名非洲医生可以独立进行中医治疗。图为孙翠萍与三任助手的合影。
生命召集令赞赏
人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感觉泽么样白癜风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