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湿与骨关节病定点介入疗法:

采用可控制软组织炎症的特效药物配方及独特的定点穿刺技术,使药物准确地介入到所需治疗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风湿与骨关节病炎症并进而达到解除软组织痛症治疗方法。该方法以细针准确介入全身关节、脊神经出口、皮神经出口、椎管内、筋膜及腱膜组织为基本特征,具有组织损伤小、无神经毒性、痛苦轻微和疗效确切的特点。风湿与骨关节病属慢性疼痛的范畴,主要包括头颈肩背痛、臀骶腰腿痛和其他四肢关节肿痛,并包括由此引发的相关症状如头痛、眼胀、耳鸣、胸闷、腹胀痛及痛经等症。

该疗法在其发展和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已在许多慢性痛症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思路:

1、病理学:强调炎症在脊椎和关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诊断学:脊柱和关节慢性劳损性疾病的新发展,如脊椎小关节炎在颈椎和胸腰椎痛症中的意义,以及头痛、失眠、眼病等症状与颈椎病的关系等。四肢软组织痛症则重点强调皮神经卡压的意义。

3、治疗学:将药物准准地注射至脊椎小关节、所有四肢关节的外周神经的出入口处,是该疗法的核心。对软组织慢性痛症,提倡炎症病灶内给药。

4、保障疗效的措施:包括注射针的选择和使用、各种疾病诊治

的体位和入路,治疗时长的估计,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负作用的处理。

二、该治疗方法可为临床工作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1、打破现有的学科划分,对各类风湿与骨关节病实施以定点介

入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按摩、针刀、理疗、康复等。

2、从病理学的角度认识疾病,充分认识无菌性炎症在风湿与骨关节病发生发展中的中心地位。积累医生临床工作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三、定点介入疗法的适应症:

1、颈肩痛,主要为颈项痹和漏肩风,包括其合并症如头痛、头晕、眼胀、恶心、耳鸣、肩背痛和手麻。

2、各部位的骨痹(骨关节炎)。

3、腰痹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肥大性脊椎炎、腰肌劳损等。

4、各类浅神经卡压综合症。

5、各类滑囊、肌腱及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四、定点介入疗法的禁忌症:

凝血功能异常支气管哮喘儿童孕妇慎用。

五、定点介入疗法的特点和技术组成。

风湿与骨关节定点介入疗法,与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疗法是有区别

的,封闭强调的是通过对神经传导的阻断和将炎性病灶暂时隔离,从而达到控制炎症,而定点介入疗法强调将抗炎药物直接注入到炎性病灶内而达到消除软组织及周围神经的各类慢性炎症,即通过抗炎而达到镇痛和松肌的目的。

风湿与骨关节定点介入疗法并不是简单的药物加注射,其疗效的取得包括诊断思路、介入技术和药物选择配比三部分,三者缺一不可。介入操作的四步规程为: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五大注射要领为:快进,慢推,多回抽,多观察,多询问。

注射治疗时,可配合“针刀疗法”和“关节松动术”,用以放松痛点周围相关肌肉慢性损伤所产生的粘连,解除了造成关节系统失衡的启动、关键因素,从而让注射疗法的效果更进一步。

六、1、颈肩部疾病的诊治:

I.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病史:多数无明显外伤史,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②症状: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

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

侧拇指或拇、食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食、中指感觉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③X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颈椎病—神经根型

⑴.病因:颈椎间盘突出、严重增生。

⑵.症状: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或酸痛。

⑶.诊断特殊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治疗:痛点、第五、六、七颈椎(患侧)安全区注射。垂直进针

II脊髓型颈椎病:

病史: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活、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症状: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X线检查: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III.椎动脉型颈椎病

①病史: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障碍、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甚至猝倒。

3X线检查:X线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

颈椎病—椎动脉型

1.病因:寰枢关节错位、颈部软组织钙化、增生。

2.症状:头晕、恶心、头痛。检查:旋颈试验阳性。

3.治疗:(1)吸氧。

(2)第二颈椎安全区注射。垂直进针1.5cm.

IV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头痛或偏头痛

①症状: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眼部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交感神经型

1.病因:颈部软组织损伤、轻度增生。

2.症状:(1)假性冠心病。(2)咽部异物感。(3)半侧肢体感觉异常。

3.治疗:第四、五颈椎安全区注射,垂直进针1.5cm,或直达骨面。

IV颈型颈椎病

症状:患者一般主诉为头、颈、肩、臂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压痛点。

颈椎病—颈型

1.病因:颈部软组织损伤、轻度增生。

2.症状:颈部、颈枕部、肩部酸痛或不适。

3.治疗:痛点、第三、四颈椎(患侧)安全区注射。垂直进针1.5c

颈部关节松动术辅助注射治疗

2、肩周炎及上肢疼痛的诊治:

性质:运动状态下的疼痛主要考虑肌腱炎(包括三头肌腱炎、三头肌腱炎、网球肘)、关节炎(多见于骨性关节炎、肩周炎和腕关节紊乱)、关节周围炎和滑囊炎。网球肘比较复杂,包括肱桡关节炎、桡骨骨膜炎和肱桡关节紊乱等病变。而当出现休息痛时,首先考虑骨质疏松症、植物神经脉紊乱、红斑肢痛症、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雷诺氏症。

临床表现: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疼痛:早期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甚至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诱发因素为天气变化和过度劳累。

体格检查:1、杜加征

2、雅格逊征

3、密勒征

4、屈肌紧张试验

5、拇指屈收试验

注射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15°。

1.前侧穿刺术:上臂轻度外展外旋位,在喙突和肱骨小结节间

隙(三角肌前缘)垂直向后进针穿刺。

2.后侧穿刺术:上臂外展内旋位,在肩峰下三角肌和岗下肌间,

垂直进针穿刺。

3、肘部疼痛:老年人多考虑骨性关节炎,尤其是年轻时从事手工劳动者,肘外侧疼痛的重点是网球肘,压痛包括肱骨外上髁和髁上嵴、肱桡关节及近端外侧之桡骨膜。肘后部疼痛多考虑肘后滑囊炎和肘关节炎,肘内疼痛应考虑肱骨内上髁炎。当肘关节有酸胀感及疼痛感而无明确压痛时,应考虑肘关节滑膜炎。简便检查方法为:检查者一手拇指按在屈曲位之肱桡关节外侧间隙,另一手快速伸直肘关节,台出现疼痛则提示有滑膜卡压。另一方法为检查鹰嘴窝,方法相同。

肘关节注射

注射体位:患肢屈曲放于治疗台上。

1.后侧穿刺术:肘关节屈曲90度,在肘关节后侧尺骨鹰嘴突尖端和肱骨外上髁间隙.靠近鹰嘴进行穿刺。

2.外侧穿刺术:肘关节屈曲90度,在桡骨小头和肱骨小头间隙,靠近尺骨鹰嘴进针穿刺。

4、腕关节疼痛:静息痛提示腕关节及腕管内压增高,考虑腕管综合症和腕关节内感染。腕关节压痛提示腕关节滑膜炎症,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和骨性关节炎。另一种腕关节滑膜炎比较隐匿,无明确压痛,仅在腕关节用力过度背伸时疼痛,余无不适。腕桡侧部疼痛首先考虑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关节注射:

体位:患侧上肢平放于治疗平台,手心朝下。

注射方法:

⑴桡腕关节:在腕关节背面,伸拇长肌腱尺侧,桡骨远端垂直进针后把针尖向桡侧倾斜10~15°角刺入即可注射桡腕关节。

⑵尺腕关节:在尺骨茎突与指总伸肌腱之间垂直进针,即可注射尺腕关节。

肩部及上肢关节松动术辅助治疗

5、腰部疼痛:

体格检查:

⑻足背伸肌力、伸拇肌力

⑼足趾,足背及小腿的感觉

⑽下肢病例反射:巴彬斯征(Babinski征)、查多克征(Chaddock征)、戈登征(Gordon征)、奥本海姆征(Oppenheim征)。

⑴慢性腰肌劳损:

l病因:

①、长期反复劳作活劳动。

②、腰部退行性变。

③、静力性劳损:如静坐、长期单一姿势,也可引起腰部肌肉损伤。

l临床表现:

①、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

②、疼痛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而加重。

③、压痛范围较广泛,没有准确压痛点。

④、腰腿部活动无明显障碍。

慢性腰肌劳损注射治疗治疗点:直接注射痛点和患侧肾俞穴、大肠腧。

⑵腰4、5椎间盘突出:

l临床表现:主要引起的是腰部疼痛,疼痛向臀部、小腿的外侧放射,严重的放射至足的外侧。

腰4、5椎间盘突出注射治疗

治疗点:大肠腧、秩边、阳陵泉穴、昆仑。

⑶腰5骶1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腰部是没有症状的,此病变的疼痛向大腿、小腿后侧放射。严重者可放射至脚底板。

腰5骶1椎间盘突出注射治疗

治疗点:小安区、秩边、下合阳穴、太溪穴。

腰椎关节松动术辅助注射治疗

髋关节注射治疗:

体位:仰卧位。

前侧点注射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厘米左右,在股动脉

外侧1.5厘米处,垂直进针穿刺。

外侧注射点:位于股骨大转子顶点前缘,与大腿呈45°向内、后、上进针穿刺

髋关节后路进针法: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于大粗隆中点与髂后下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进针点。用7号针头垂直或稍向上刺入,至骨面后稍退针,此时针尖在关节腔内

髋关节穿刺图6、膝部疼痛的诊治:

⑴风湿性膝关节炎:

病因:多因身体虚弱,风寒湿侵袭所致。

临床表现:①、膝关节酸痛,或关节周围呈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②、反复发作,遇风寒湿疼痛加剧。

③、大多数患者有晨僵现象。

④、疼痛呈游走性。

风湿性膝关节炎注射图治疗点:血海穴、梁丘穴、内外膝眼。

⑵骨性膝关节炎:

病因:①、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体重过重,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②、肥胖:体重的增加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

③、骨密度: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

④外伤和力的承受:经常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异常状态下的关节,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正常的关节

和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会出现骨性关节炎的。

⑤、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关节受累情况是各不相同的,认为和遗传因素有关。本病在女性较多见。

骨性膝关节炎注射图

治疗点:内膝眼、外膝眼。

7、踝关节注射:

体位:平卧位

方法一:踝关节背伸°,在胫前伸肌腱与内踝之间或趾长伸肌健与外踝之间稍下方刺入。

方法二:足内翻位。穿刺点位于外踝尖端以上2.5厘米,向前1.5厘米处,自上外向下内方向进针穿刺

髋关节松动术辅助注射治疗:

8、偶发的过敏性反应:

①、瘙痒、红斑、皮疹。

②:头晕、心血管反应。

③:胃肠道反应。

④:过敏性休克。

9、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①、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卧床治疗。

②、规范给药流程:口服缓释片-肌注半量-全量。

③、规范注射五要素:快进-慢推-多回抽-多观察-多询问。

④、做好应急处理措施应对各种突发意外情况。

⑤、定期随访观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zl/151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