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耻滑囊炎,坐骨结节滑囊炎

髂耻滑囊又名腰大肌滑囊,位于髂腰肌与耻骨之间,常和髋关节相通,与股神经关系密切,髂耻滑囊炎(iliopectinealbursitis)时,股三角区肿胀、疼痛和压痛,并可因股神经受压而出现股前侧及小腿内侧放散痛。患侧大腿常处于屈曲位,如将其伸直、外展或内旋时,即可引起疼痛,髋关节运动障碍,但不如髋关节炎严重。本病的诊断须与髋关节炎、髂腰肌脓肿及股疝相鉴别。

髋关节周围有很多滑囊。持久的摩擦、压迫可使滑囊形成慢性无菌性炎症,常见的有坐骨结节滑囊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髂耻滑囊炎等。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髋关节周围有坐骨结节滑囊、股骨大转子滑囊和髂耻滑囊等。坐骨结节滑囊位于臀大肌与坐骨结节之间,股骨大转子滑囊位于股骨大转子与臀大肌腱之间,髂耻滑囊又称腰大肌滑囊,位于髂腰肌和耻骨之间。临床上,持久摩擦、压力过大可引起慢性无菌性滑囊炎。

  

  1.坐骨结节滑囊炎长期坐位工作或身体瘦弱的中老年人,坐骨结节滑囊长期受压和摩擦,滑液分泌增加,囊壁渗出增多,滑囊壁膨大、肿胀,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久之囊壁逐渐增厚或纤维化引起创伤性滑囊炎。少数则因臀部蹾伤而致。

  2.股骨大转子滑囊炎股骨大转子滑囊位置表浅,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或髋关节的过度活动可导致股骨大转子滑囊的损伤,引起滑囊积液、肿胀和炎性反应的症状。早期主要为囊内浆液性渗出增加,形成局限性肿胀,日久则滑囊壁变厚,渗出液的吸收受到障碍,成为慢性肿块。

  3.髂耻滑囊炎髂耻滑囊位于髂腰肌与骨盆耻骨之间,与髋关节囊相通,故髋关节的损伤都有可能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影响到髂耻滑囊,从而发生滑囊炎。

  

  1.临床表现

  (1)坐骨结节滑囊炎:坐骨结节部疼痛、肿胀、压痛,久坐不能,坐硬板凳时疼痛加剧,臀肌收缩时可产生疼痛并向臀部放射,滑囊肿大明显时,可刺激坐骨神经,出现坐骨神经痛。

  (2)股骨大转子滑囊炎:股骨大转子的后方及上方可有疼痛和肿胀,不能向患侧卧,髋关节内旋可使疼痛加剧,患者为了减轻疼痛常常将患肢放在外展、外旋位以使肌肉松弛。

  (3)髂耻滑囊炎:股三角区肿胀、疼痛,疼痛可沿股前侧放射到小腿内侧,髋关节活动受限。

  2.检查

  (1)坐骨结节滑囊炎:可在坐骨结节部较深层摸到边缘较清晰的椭圆形的肿物并与坐骨结节部相连。肿块大小不定,张力较大,该滑囊易出血,抽出液常为不同程度的血性。陈先生,男性,50岁,无诱因左臀尖(坐骨结节部)疼痛,坐时尤甚,不能坐下5天。疼痛局部局限,不向它处放射。偶有左下肢不适。患者行走,腰部活动无不适。查体:一般情况尚好,L4.5压痛(+)左髂后上棘内侧缘有条索样压痛(+++),左臀尖(坐骨结节部)压痛不明显。直腿抬高(—)4字征(—)。坐骨结节部X线检查坐骨结节轻度增生。

病人怕针刀治疗,就用0.5MM*40MM的刃针做左髂后上棘内侧缘有条索样压痛处松懈3针,引起的酸痛牵扯左臀尖(坐骨结节部)疼痛处。随后让患者坐硬板凳,可以坐下,疼痛明显减轻。

这一病例----臀尖(坐骨结节部)疼痛并非坐骨结节滑囊炎

  (2)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粗隆部肿胀,其后方的生理凹陷消失,局部压痛,滑囊肿胀明显时,局部可摸到肿块,有时有波动感。大腿常呈屈曲、外展、外旋位休息,髋关节被动活动不受限。

  (3)髂耻滑囊炎:股三角压痛,患侧大腿常呈屈曲位,被动伸直、外展或内旋时,疼痛加剧。

  

  1.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结节滑囊炎应和梨状肌综合征鉴别。后者多由间接外力损伤所致,有过度旋转、外展大腿的病史或受凉史。疼痛位于一侧臀腿部,常呈“刀割样”或“烧灼样”,腹压增加的动作可加剧疼痛。梨状肌部位触诊可触及条索状肌束或痉挛肌肉,压痛明显,可出现坐骨神经放射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除外髋部骨性疾病。

  2.血源性滑囊结核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应和滑囊结核鉴别。血源性滑囊结核常见于股骨大转子滑囊,局部疼痛、肿胀,肿块边界较清楚,常有波动感和轻度压痛。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穿刺液细菌学检查、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3.髋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髂耻滑囊炎应和髋关节创伤性滑囊炎鉴别。后者常可有外伤史,呈屈髋外旋畸形,极度屈髋、伸髋、内外旋髋关节时疼痛明显,少量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托马斯(Thomas)征阳性(即患者仰卧,尽量屈曲健侧大腿腹壁,使腰部紧贴于床面,克服腰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患者伸直患肢,如患肢不能伸直平放于床面,即为阳性,说明该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筋腱、韧带、滑囊疾病与损伤西医病名定义髋关节滑囊炎是关节周围的滑囊积液、肿胀和炎症反应。髋部周围有很多滑囊,临床上比较重要的有三个:髂耻滑囊、大转子滑囊和坐骨滑囊。(1)髂耻滑囊炎:髂耻滑囊位于髂腰肌与骨盆之间,其上后方为髂耻隆凸,下方为髋关节囊,内侧为股血管和股神经,是髋部最大的滑囊。80%的滑囊于髂股韧带内、外两侧带之间处,和髋关节囊相通。(2)大转子滑囊炎:转子滑囊是多房性的滑囊,位于臀大肌腱附着点与大转子后外侧骨突之间。(3)坐骨滑囊炎:坐骨滑囊附着在坐骨结节上,位于臀大肌之深面。西医病因由于生理上和发育上的原因,滑囊、腱鞘和关节滑膜在发生和功能上很相似,其发病原因也相似。创伤、感染、化学性刺激、类风湿性病变等,均可导致滑囊炎。中医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疲劳过度,经筋损伤,局部气血运行阻滞,痰气凝结所致。体征(1)髂耻滑囊炎:股三角外侧有疼痛和压痛。屈曲髋或伸直髋关节,可加剧疼痛。滑囊过度肿胀时,腹股沟的正常凹陷消失,有时隆起,有波动感,疼痛剧烈。股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时,疼痛可沿大腿前部放射至小腿上方内侧。(2)大转子滑囊炎:大转子处有疼痛及压痛。不能向患侧卧,跛行。髋关节内旋,使臀大肌紧张压迫滑囊时疼痛加剧。髋关节被动活动时无明显疼痛。滑囊明显肿胀时大转子后方的凹陷消失,局部可摸到直径约3~4cm的扁平肿块,有压痛。患者常采取屈髋体位以缓解疼痛。有时疼痛放射至大腿后外侧。(3)坐骨滑囊炎: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坐于硬座位的工作者。局部疼痛影响下坐,臀肌收缩时也可产生疼痛并放射至臀部。坐骨结节处压痛阳性。滑囊肿大时,可在体表触及一韧性包块,有触痛。坐骨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症状。影像诊断一、髂耻滑囊炎:X线片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股骨大转子滑囊炎:X线检查有时可见钙化斑。实验室诊断必要时可作穿刺,穿刺液为淡黄色粘液。西医鉴别诊断(1)髂耻滑囊炎:诊断时需排除髋关节病变、腰骶部结核、闭孔疝、色素沉着绒毛结节状滑膜炎等。(2)大转子滑囊炎: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转子骨骺炎、大转子化脓性骨髓炎、髋关节结核、寒性脓肿等鉴别。西医治疗治疗应查明病因,对症处理,如(1)创伤性滑囊炎:急性期应适当休息,减少压力,局部可用理疗或穿刺抽液后注入曲安奈德(确炎舒松-A)类药物;慢性期经久不消,影响功能者,需行滑囊摘除术。(2)感染后化脓性滑囊炎:应在抗生素积极控制炎症下早期切开引流;如侵犯邻近关节,应同时引流关节腔。(3)结核性滑囊炎必须在抗结核药物控制下,行滑囊摘除术。病变已蔓延至大转子骨质者,同时行病灶清除术。中医治疗治当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散寒解毒、逐痰利湿。局部可用中药双柏散药膏外敷,亦可用中药煎水外洗、热敷。急性期可以三妙丸加味内服。病者局部肿胀较甚,脉弦数,舌质红,苔薄黄者,可用四妙散加味内服。感染后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五味消毒饮内服。四妙散药物组成苍术、黄柏、苡仁、牛膝、茯苓、泽泻、车前子。兼风热表证者加银花、连翘;兼风寒表证加荆芥、防风;伴咽喉肿病加牛蒡子、薄荷、桔梗;湿重于热重用苍术;热重于湿重用黄柏;兼脾虚症状者加太子参、山药;以血尿为主加小蓟炭、蒲黄碳、白茅根;以蛋白尿为主者加黄芪、鸡内金、麦芽、六曲。五味消毒饮加味组成蒲公英、薏苡仁、天葵子、地丁各20克,银花、菊花、土茯苓各15克。加减腰骶酸痛甚,带下恶臭难闻,加半枝莲、鱼腥草各20克,穿心莲、椿根皮各15克。若小便淋痛,兼白浊,加土牛膝、虎杖各15克,甘草梢6克。用法疗效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清热解毒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湿毒蕴结型急性盆腔炎。滑囊炎偏方   [药物]川草乌20克,川芎30克,川断30克,当归30克,艾叶20克,威灵仙30克,青风藤30克。   加减:上肢加桂枝25克;下肢加木瓜30克,独活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毫升煎煮,开锅后再煎15-2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人盆内,先熏后浸洗,每次30分钟,1日2次,如患部不易采用本法者,可将上药装入布袋内放锅内加少量水煎煮,开锅后15分钟,将布袋拿出待温和时置于患处热熨,药液可用纱布蘸洗患部,1口3次,每次15-20分钟即可。5剂为1疗程。   [疗效]76例,痊愈:局部疼痛肿胀消失,无压痛,活动自如,共53例;有效: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减轻,但仍有轻微压痛,活动尚可、共17例;无效:5剂药治疗后病情无变化,共6例。总有效率达92.1%。







































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
白癜风能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veaw.com//mjccjc/3971.html
------分隔线----------------------------